【驚變】
天啟元年(1620),孫承宗剛到遼東的時候,他所有的,隻是山海關以及關外的八裏地。
天啟五年(1624),孫承宗鞏固了山海關,收複了寧遠,以及周邊幾百裏土地。
在收複寧遠之後,孫承宗決定再進一步,占據另一個城市——錦州。他認定,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地點。
但努爾哈赤似乎不這麼看,錦州嘛,又小又窮,派兵守還要費糧食,誰要誰就拿去。
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孫承宗得到了錦州。
事後證明,自明朝軍隊進入錦州的那一刻起,努爾哈赤的悲慘命運便已注定。
因為至此,孫承宗終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傑作——關錦防線。
所謂關錦防線,是指由山海關——寧遠——錦州組成的防禦體係,該防線全長四百餘裏,深入後金區域,沿線均有明朝堡壘、據點,極為堅固。
曆史告訴我們,再堅固的防線,也有被攻陷的一天。
曆史還告訴我們,凡事總有例外,比如這條防線。
事實上,直到明朝滅亡,它也未被突破。此後長達十餘年時間裏,後金軍隊用手刨,用嘴啃,用牙咬,都毫無效果,還搭上了努爾哈赤先生的一條老命。
這是一個科學、富有哲理而又使人絕望的防禦體係,因為它基本上沒有弱點。
錦州,遼東重鎮,自古為入關要道,且地勢險要,更重要的是,錦州城的一麵,靠海。對於沒有海軍的後金而言,這又是一個噩夢。
這就是說,隻要海運充足,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被圍得水泄不通,錦州也是很難攻克的。
既然難打,能不能不打呢?
不能。
我的一位住在錦州的朋友告訴我,他要回家十分方便,因為從北京出發,開往東三省,在錦州停靠的火車,有十八輛。
我頓時不寒而栗,這意味著,三百多年前的明朝,要前往遼東,除個別缺心眼爬山坡的人外,錦州是唯一的選擇。
要想入關,必須攻克寧遠,要攻克寧遠,必須攻克錦州,要攻克錦州,攻克不了。
當然,有人會說,錦州不過是個據點,何必一定要攻陷?隻要把錦州圍起來,借個道過去,繼續攻擊寧遠,不就行了嗎?
是的,按照這個邏輯,也不一定要攻陷寧遠,隻要把寧遠圍起來,借個道過去,繼續攻擊山海關,不也行嗎?
這樣看來,努爾哈赤實在太蠢了,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就沒想到呢?
我覺得,持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去洗把臉,清醒清醒。
假定你是努爾哈赤,帶了幾萬兵,到了錦州,錦州沒人打你,於是,你又到了寧遠,寧遠也沒人打你,就這麼一路順風到了山海關,準備發動攻擊。
我相信,這個時候你會驚喜的發現,錦州和寧遠的軍隊已經出現在你的後方,準備把你一鍋端——除非這兩地方的守將是白癡。
現在你有大麻煩了,眼前是山海關,沒準十天半月攻不下來,請屁股後麵的軍隊別打你,估計人家不幹,就算你橫下一條心,用頭把城牆撞破,衝進了關內,搶到了東西,你也總得回去吧。
如果你沒長翅膀,你回去的路線應該是山海關——寧遠——錦州……
看起來似乎比較艱難,不是嗎?
這就是為什麼曹操同誌多年來不怕孫權,不怕劉備,偏偏就怕馬騰、馬超——這兩位先生的地盤在他的後方。
這就是孫承宗的偉大成就,短短幾年之間,他修建了若幹據點,收複了若幹失地,提拔了若幹將領,訓養了若幹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