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453(1 / 2)

第二十章 勝利 結局17

天啟七年(1627)十月十五日,雲南監察禦史楊維垣上疏,彈劾崔呈秀貪權弄私,十惡不赦!

在這封文書中,楊維垣表現出極強的正義感,他憤怒地質問閹黨,譴責了崔呈秀的惡行。

楊維垣是閹黨。

說起來大家的智商都不低,楊所修的創意不但屬於他,也屬於無數無恥的閹黨同仁們,反正幹了也沒損失,不幹白不幹,白幹誰不幹?

形勢非常明顯,崔呈秀已經成為眾矢之的,對於立誌搞掉閹黨的崇禎而言,這是最好的機會。

但崇禎沒有動手。他不但沒有動手,還罵了楊維垣,說他輕率發言。

事實上,他確實不打算動手,雖然他明知現在解決崔呈秀,不但輕而易舉,還能有效打擊閹黨,但他就是不動手。

因為他的直覺告訴他,在楊維垣的這封奏疏背後,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很快,他的直覺得到了證實。

幾天後,楊維垣再次上疏,彈劾崔呈秀。

這是一個怪異的舉動,皇帝都發了話,依然豁出去硬幹,行動極其反常。

而反常的原因,就在他的奏疏裏。

在這封奏疏裏,他不但攻擊崔呈秀,還捧了一個人——魏忠賢。

照他的說法,長期以來,崔呈秀沒給魏忠賢幫忙,淨添亂,是不折不扣的罪魁禍首。

崇禎的判斷很正確,在楊維垣的背後,是魏忠賢的身影。

從楊所修的事情中,魏忠賢得到了啟示:全身而退絕無可能,要想平安過關,必須給崇禎一個交代。

所以他指使楊維垣上書,把責任推給崔呈秀,雖然一直以來,崔呈秀都幫了很多忙,還是他的幹兒子。

沒辦法,關鍵時刻,老子自己都保不住,兒子你就算了吧。

但崇禎是不會上當的,在這場殘酷的鬥爭中,目標隻有一個,不需要俘虜,也不接受投降。

夜半歌聲

真正的機會到來了。

十月二十三日,工部主事陸澄源上書,彈劾崔呈秀,以及魏忠賢。

崇禎決定,開始行動。

因為他知道,這個叫陸澄源的人並不是閹黨分子,此人職位很小,但名氣很大,具體表現為東林黨當政,不理東林黨,閹黨上台,不理閹黨,是公認的混不吝,軟硬都不吃,他老人家動手,就是真要玩命了。

接下來的是例行程序,崇禎照例批評,崔呈秀照例提出辭職。

但這一次,崇禎批了,勒令崔呈秀立即滾蛋回家。

崔呈秀哭了,這下終於完蛋了。

魏忠賢笑了,這下終於過關了。

丟了個兒子,保住了命,這筆交易相當劃算。

但很快,他就知道自己錯了。

兩天後,兵部主事錢元愨上書,痛斥崔呈秀,說崔呈秀竟然還能在朝廷裏混這麼久,就是因為魏忠賢。

然後他又開始痛斥魏忠賢,說魏忠賢竟然還能在朝廷裏混這麼久,就是因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