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486(1 / 3)

天才的計劃

溫體仁下台,最受益的人,應該是楊嗣昌。我查了一下,他崇禎十年(1637)三月當兵部尚書,溫體仁是六月走人的,按照溫先生的脾氣,像楊嗣昌這種牛人,不踩下去,是不大可能的。

溫體仁走了,楊嗣昌來了,不久之後,他就將進入內閣,實踐自己天才的計劃。

按照楊嗣昌的計劃,要實現十麵張網,現在的人是不夠的,必須再增兵十二萬。

要增兵,就得給錢,按楊嗣昌的算法,必須增加餉銀二百八十萬兩以上。

這個計劃極為冒險,因為這筆錢楊嗣昌是不出的,崇禎也是不出的,唯一的來源,隻能是找老百姓要,具體說來,就是加租。

比如原先你一年交一百多斤糧食,全家還能豐衣足食,張獻忠、李自成打過來的時候,你可能會出門看熱鬧,然後回家吃飯。然後官府告訴你,加租,每年交兩百斤,結果全家隻能吃糠,再打過來的時候,你就會出門,幫李自成叫聲好,讓他們往死裏打,幫你出口氣。

再後來,官府告訴你,再加租,每年交四百斤,結果全家連糠都沒法吃,不用人家打上門,你就會打好包袱,出門去找闖王同誌。

為了搞定西北民變,崇禎已經加過幾次租了,如果再加,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很多大臣堅決反對。

但是崇禎仍舊同意了,因為他相信,楊嗣昌的計劃,能夠挽救危局。

最後,楊嗣昌說,要實現這個計劃,我必須用一個人。

崇禎同意了。

楊嗣昌推舉的這個人,叫熊文燦。

熊文燦,貴州永寧衛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曆任禮部主事、布政使、兩廣總督。

楊嗣昌之所以推舉熊文燦,隻是因為一個誤會。

不久前,兩廣總督的熊文燦得知了這樣一個消息,崇禎的一名親信太監來到廣東探訪,幹啥不知道,雖說來意不明,但對這種特派員之類的人物,熊總督心裏是有數的,專程請過來吃飯。

既然是吃飯,就要喝酒,吃飽喝足,再送點禮,這位太監也很上道,非常高興,一來二去,也就熟了。

既然是熟人,也就好說話了,雙方無話不談,從國內形勢到國際風雲,什麼都說,但隻有一件事,熊總督始終沒有套出來。

你到底來幹什麼的?

幾天後,這位太監要走,熊總督決定再請他吃頓飯,最後套口風。

這頓飯吃得很滿意,雙方臨別,喝得也多,喝著喝著,就開始說起民變的事。

熊總督估計是喝多了,外加豪氣幹雲,當時拍著桌子大喝一聲:

“諸臣誤國,如果我去,怎麼會讓他們鬧到如此地步(令鼠輩至是哉)!”

他萬沒想到,有個人比他還激動。

太監立即站了起來,他流露出多年臥底終於找到同誌的表情,熱烈地握住了熊總督的手,說出了熊總督套了很多天,都沒有套出來的話:

“我到這裏來,就是來考察你的!回去我就稟報皇上,讓您去平亂,除了你,誰還能掃清流賊(非公不足辦此賊)!”

酒醒了。

熊總督到底是多年的老官僚,聽到這話,當時酒就醒了,腦筋急速運轉後,憑借二十餘年的功底,立即提出了五難,四不可。

所謂五難,四不可,大致就是九個條件,也就是說,隻有滿足了這些條件,熊總督才能勉為其難地上任。

大致說來,這就是一篇公文,就算讓專職秘書寫,也得寫個一天兩天,熊總督轉眼就能完工,實在用心良苦。

然而太監也並非凡人,隻用一句話,就打碎了熊總督的如意算盤:

“你放心,這些我回去都會稟報皇帝,但如果皇帝都答應,你就別推辭了。”

就這樣,熊總督的一片報國之心穿越上千裏路,來到了京城。

崇禎知道了,楊嗣昌也知道了,在那遙遠的南方,有一個叫熊文燦的忠義之士,願意為國付出一切。

當然了,熊總督的那些條件,自然不在話下,關鍵時刻,有人肯上,就難能可貴了,怎麼能夠吝惜條件呢?

所以在這關鍵時刻,楊嗣昌提出了熊文燦,而崇禎也欣然同意了,他們都相信,他能圓滿實現這個天才的計劃。

於是,遠在千裏之外的熊總督接到了調令,他即將前往中原,接替無能的前任總督王家楨。

熊文燦原先的轄區,是廣東、廣西兩個省,而他現在的轄區,包括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按說,他應該很高興,高興得一頭撞死。

兩廣總督,雖說管的都是不發達地區,盜賊也多,但好歹圖個平安,也沒人來鬧,現在這五個省,動輒就是幾十萬人武裝大遊行,且都是巨寇、猛寇,沒準哪天就被抓走,實在比較刺激。

但既然來了,再跟皇帝說,其實我是忽悠您的,那天是喝多了,估計也不行,想來想去,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後世有很多人,對熊先生相當不屑,說他沒有能力,沒有氣魄,但在我看來,熊總督並沒有那麼不堪。他自幼讀書,當過地方官,也到過京城,還出過海(出使琉球),見過大世麵,總體而言,他隻有兩樣東西不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雖說熊文燦能力比較差,比較怕事,比較沒有打過仗,但他能夠升到兩廣總督,竟然是靠一項軍功。

這項軍功的具體內容是,他搞定了一個許多人都無法搞定的人,此人的名字,叫鄭芝龍。

鄭芝龍,是福建一帶的著名海盜,有個著名的兒子——鄭成功。

熊總督招降鄭芝龍後,又用鄭芝龍幹掉了其他海盜,成功搞定福建沿海,最終搞定自己,獲得提升。

但熊總督長年以來的表現有目共睹,騙得了上級,騙不了群眾,所以他去上任的時候,許多人都認定,熊總督是壯官一去不複返了。

崇禎十年(1637)十月,熊文燦正式來到湖廣上任,迎接他的,是下屬左良玉。

剛開始的時候,左良玉對熊總督還比較客氣(沒摸清底細),過了幾天,發現熊總督黔“熊”技窮,除了天天開會,啥本事都沒有,索性就消失了。沒辦法,像熊總督這種熊人,左總兵是看不上的。

熊總督也急了,他本不想來,來了,將領又不聽使喚,自己手下的兵力,加起來還不到一萬人,又要完成業績,無奈之下,隻好使出老招數——招撫。

當時在他的轄區裏,最大的兩股民軍,分別是張獻忠和劉國能。其中張獻忠有九萬人,劉國能有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