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487(1 / 2)

其實問題很簡單

幾乎就在李自成全軍覆沒的同時,一件事情的發生,再次改變了大明帝國的命運。

崇禎十一年(1638),皇太極決定,進攻明朝,清軍兵分兩路,多爾袞率左翼軍,嶽托率右翼軍,越過長城,發動猛攻。

應該說,為了這次進攻,皇太極是很費心思的,他不去打關寧防線(也是實在打不過來),居然繞了個大圈,跑到了密雲。

密雲的守軍很少,但幾乎沒人認為,清軍會從這裏進攻,因為這裏山多,且險,要從這裏過來,要爬很多山,而且很難爬,要爬很久。從這裏打進來,那是絕無可能。

據說經常賣假古董的人,最喜歡聽到的話,就是某位很懂行的顧客,很自信地表示,古董的某某特征,是絕對仿不出來的。

皇太極有沒有賣過古董,那是無從考證,但他選擇的地方,就是這裏,他的戰術非常簡單,就是爬山。

清軍到這裏後,開始爬山,確實很多山,很難爬,足足爬了三天。

但終究是爬過來了。

清軍爬過來的時候,薊遼總督吳阿衡正在喝酒,且喝大了,腦袋比較暈,清軍都到密雲了,他才明白過來。

人喝醉之後,有兩個後果,一、頭疼,二、膽子大。

這兩個後果,吳總督都有,最終後果是,頭疼的吳總督,膽大無比,帶著幾千人,就奔著清軍去了。

喝醉的人,要是一打一,仗著抗擊打能力,還有點勝算,但要是群毆,也就隻能被毆,沒過多長時間,吳總督就被毆死了,清軍突破長城防線,全線入侵,形勢萬分危急。

密雲距離北京,今天坐車,如果沒堵車,大致是兩個鍾頭,當年騎馬,如果沒堵馬,估計也就一兩天。

離京城一兩天,也就是離崇禎一兩天,所以消息傳到京城,大家都很恐慌,隻有幾個人不慌,其中之一,就是崇禎。

崇禎之所以不慌,是因為六個月前,他就知道清軍會入侵,而且連入侵的時間,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六個月前,有一個人將攻擊的時間,方式都告訴了他,這個人並非間諜,也不是臥底,他的名字,叫皇太極。

半年前的一天,楊嗣昌曾在私下場合對崇禎說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比較長,所以千言萬語化為一句話:

在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跟匈奴議和了。

這個故事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讓崇禎去跟清朝和談。

客觀地講,這是唯一的方法。

就軍事實力而言,當時的清朝雖然軍隊人數不多(最大兵力二十萬),但戰鬥力相當強(某些西方軍事學家跟著湊熱鬧,說是十七世紀最強的騎兵),明朝的軍隊人數,大致在六十萬到八十萬左右,但能打仗的(遼東係、洪兵、秦兵),也就是二十多萬,要真拉開了打,估計也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