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488(1 / 2)

天朝上邦

我曾研習過交通史(中外交往),驚奇地發現,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和人其實差不多,窮了,就瞧不起你,打你,富了,就給你麵子,聽話。

比如美國,說誰是流氓誰就是流氓,說打誰就打誰,盟友遍布天下,時不時還搞個會盟,弄個盟軍,朋友遍天下,全世界人民都羨慕。

但這事你要真信了,那就傻了,要知道,那都是拿錢砸出來的,聽話,就是友好鄰邦,就給美元,給援助,很人道,不聽話,就是流氓國家,給導彈,很暴力。

而且山姆大叔是真有錢,導彈那是貴,一百萬美元一個,照扔,一扔就幾十個,心眼太實在,我估摸著,要全換成手榴彈,從飛機上往下扔,也能扔個把月。

歸根結底,就是兩個字,實力。

誰有實力,誰就是大爺,沒實力,就是孫子,美國有實力,其實也就一百多年,趁著英國老大爺跟德國老大爺幹仗,奮發圖強,終成超級大爺。

相比而言,中國當大爺的時間,實在是比較長,自打漢朝起,基本就是世界先進國家,雖然中途鬧騰過,後來唐朝時又起來了,也是全世界人民羨慕,往死了派留學生,相對而言,歐洲除了羅馬帝國挺得比較久,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幫封建社會的職業文盲砍來砍去,直到明朝中期,都是世界領先。

鑒於時間太久,心態難免有點問題,比如後來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當大爺了,就派使者到中國,見到乾隆。本意大致是要跟中國通商。

然後,乾隆同誌對他們說,回去給你們喬治(當時的英國國王)帶個信,就說你的孝心我知道了,你的貢品我收到了(戰艦模型),我天朝應有盡有,你就不要再費心了,給我送這些東西,是比較耽誤事的,你們那裏是蠻荒之地,生活很困難,好好種地,我這裏東西很多,賞點給你,回家好好用吧。

幾十年後,在蠻荒之地種地的英國農民們,駕駛著戰艦打了進來。

這種毛病由來已久,畢竟牛了太多年,近的朝鮮、越南、日本且不說,最遠的,能打到中亞、西伯利亞,自古以來,就是天朝上邦,四方來拜,外國使臣來訪,表麵上好吃好喝招待著,臨走還捎堆東西,說天朝物產豐富,什麼都有,隻管拿,背地裏說人家是蠻夷,沒文化,落後,看你可憐,給你幾個賞錢。

牛的時候,怎麼幹都行,等到不牛了,還想怎麼幹都行,那就不行了。

明朝官員的思維,大致就是如此,就軍事實力而言,談判是最好的選擇,然而沒有人選擇。

這種行為,說得好聽點,叫堅持原則,說得不好聽,叫不識時務,明朝最後妥協的機會,就這樣被一群不識時務的人拒絕了。

十年前,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曾經很討厭黃道周,討厭這個固執、不識時務的人,我始終認為,他的決策是完全錯誤的。

直到我知道了黃道周的結局。

七年後,當清軍入關時,在家賦閑的黃道周再次出山,輔佐唐王。

唐王的地盤,大致在福建一帶,他是個比較有追求的人,很想打回老家,可惜他有個不太有追求的下屬——鄭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