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自序(1 / 1)

將愛情進行到底

作為上世紀80年代初出生的我,縱觀身邊的“80後”、“90後”,兩性價值觀較之“60後”、“70後”確實有了巨大的變化,縱使我們的很多行為是相似的,但出發點或處理問題的心態卻截然不同。這就像我們幾代人坐在同一家夜總會的包間裏唱歌、摟著姑娘的心態是不同的一樣。

在寫這篇序之前,我把書稿分別給很多女生看過。幸好,一半誇,一半罵,這比我的預期略強。然而,在一半罵的那些女生當中,半年來(本書成稿到寫序已隔半年)紛紛再次對書稿中的內容表示了肯定。此一時,彼一時,歲月的磨礪和成長經曆的豐富會讓很多女性慢慢明白現實就是如此。我們這些“80後”以及“90後”,麵臨的是巨大的生存壓力以及中西方思想衝突帶來的擠壓和變化。

買車買房的壓力、一線城市極其變態的競爭壓力、上有老可能還下有小的家庭壓力,總而言之,各種生存壓力讓我們的感情觀、兩性價值觀產生了極大的變化。追求物質為先、精神為後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現狀。這也無可厚非,總要先活好了,我們才有精力和可能去追求精神文明。但也有些人過分地追求物質,未能調整好兩者的平衡,致使當下二奶、情人、性交易、性伴侶層出不窮。

既然我們在成長階段總有一段時間要向現實低頭,那我們要做的不是如何預防它不發生,而是如何在發生後更好地看待和處理。所謂什麼角色唱什麼戲,越界一步則全毀。這,也是我在這本書中想表達的觀點。

當然,我把很多問題說得很直接、很現實,這會讓某些人覺得悲催、不夠積極向上或者說刻意將兩性關係中的陰暗麵拿出來搏眼球。實則不然,凡事總有兩麵性,有麵向陽光的一麵,自然就有見不到光的背麵。正確地麵對兩性關係中那些我們平時不願提及卻都在發生的事實,更好地處理這些存在的現實,實際上是讓我們能夠有機會離“幸福”更近一步。

我是堅信愛情的,總有那麼一個人會值得你不離不棄地守候在他/她的身邊,付出一切。無論發生什麼,就算激情已褪去。當然,縱然我堅信這樣的愛情,我也同樣信奉這樣一條真理:男人在精神上可以始終如一,但在肉體上能守身如玉的爺們是很難得的。也許會有很多人不承認,那就不承認吧,別裝,都幹過啥自己心裏清楚,對不?

在兩性關係上,我們最難以做到的就是正視自己的內心所想、所動。總是因為“麵子”而去否定自己真實的想法,總是因為“電視劇”而否定自己的心態,累麼?然而憋不住發生的時候,我們又不斷地自責甚至傷及無辜,累麼?

我相信,我在書中寫的這些,都是你想做卻迫於某些條件不敢做,抑或敢做卻不敢說或承認的事。

電視節目中一些所謂的“情感與兩性關係專家”保不齊自己的婚姻一樣的不幸,甚至有些人沒有真正談過幾次戀愛。一些越是在台上說得頭頭是道的男專家們,我想進了夜總會摟著姑娘保不齊比所謂的流氓還“豪放”。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見過的,我是信了,總有一天,他們出門會打雷的。

我不是什麼專家,但我敢於直麵自己的經曆和體驗並拿出來分享。好吧,也許你們稱這為得瑟。但我覺得,分享的目的不是炫耀什麼,更不會出現聽說我寫成書了姑娘就成堆成堆地往我身上死撲的情況,我倒覺得沒準扛著磚頭等在門口打算飛我倆板兒磚的姑娘倒會存在。然而,冒死往外抖摟,正是因為我身邊那些自認不會發生書中某些情節的他們和她們還是發生了某些類似情況,自認為不會選擇和理解某些觀念的他們或她們最終成了某些觀念忠實的信徒。

留著這本書,當你變了的時候,或者當你遇到某些情況的時候,再翻開讀讀,至少,會有一個人與你共鳴。

需要強調的一點,這本書中提到了一些令人敏感的話題,我想說的是,這是現實社會客觀存在的問題,我們回避不了,也不能回避。同樣書裏也提到了很多正在發生、界定模糊的兩性現狀。我並無意鼓吹年輕人要“學習”這些,但我們應該知道如何處理、看待這些存在的事實。現實中,沒有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人,更沒有一模一樣的兩性關係,客觀地看待,並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合理地處理某些關係,才是讓一份真愛能維持、永存的方法。

將愛情進行到底,獻給所有的欲望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