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大師鼓勵劉伯溫出山(1)(1 / 1)

佛性大師鼓勵劉伯溫出山

賢才是有的,大亂的世道,賢才往往隱於草莽之中。

當年佛性大師和郭山甫不約而同提到了浙西四賢是孔明、張良一樣的人物,不管郭子興怎樣出賢良榜,朱元璋認定這樣的人不會登門的,良禽尚知擇木而棲,而況於人?

朱元璋當然不會知道,此時他的師傅佛性大師正在浙**田縣的武勝村拜訪當代大儒劉基。

劉家的房子坐落在青山碧水之間,鬱鬱蔥蔥的楠竹林拱衛著風火牆的院落,青堂瓦舍,飛簷畫棟,整個院子被鬆拍圍護著,一望可知是鄉裏首戶。這家的主人便是在當地號稱預知上下五百年天下大事的劉基劉伯溫。今天,劉伯溫正在書齋裏接待遠遊講經的佛性大師。

劉基四十多歲,麵目清臒,星目長髯,因為棄官居家,又喜歡道家之術,所以羽扇綸巾,大有老莊之風。佛性說:“幾年不見,你在這一帶已是名聲大噪了,聽說你對《靈棋經》大有研究,推事極為靈驗?”

劉基說:“學生豈能比得了老師?”因為佛性入佛門前教過他,所以他對佛性恭恭敬敬地執弟子之禮。

“那都是過去了。”佛性道,“從前我隻是個設塾開館的教書先生而已,你不過跟我讀過幾天經書,如今則是分道揚鑣了,一個僧,一個道,冰炭不同爐了。”

“佛家也好,道家也罷,殊途而同歸。先生是從普陀山歸來嗎?”

“沒有去成。方國珍起兵,封鎖了海島,我就想到你府上混幾頓齋飯吃了。”

“學生正愁著無法排遣時光呢,老師來得正是時候,正好聆聽教誨。宋濂點了翰林,卻發誓不去,章溢、葉琛雖當著差,也懶怠與貪官為伍,都賦閑在家,回頭要把他們接來,陪老師多住些時日。”

“你住的這地方山明水秀,真是世外桃源。”

劉基卻是歎息連聲:“遍地烽火、四處狼煙,哪有真正的桃花源?想過野鶴閑雲的日子也不可得了。”

“你不同於我。我垂垂老矣,心早已是槁木死灰,不問世事。你正值壯年,為天下黎民計,你也該出山,你遲早是閑不住的。”

劉基一麵給佛性添茶續水,一麵笑道:“這話可不像佛根深植的方外之人所說了。”佛性自有他離經叛道的見解:“說什麼六根清淨,其實很難做到,無憂禪定,有時隻是追求罷了。入世難,出世更難。”

劉基說:“說得好。老師何不入世,幹一番經天緯地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