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致命缺陷(1 / 3)

趙光義致命缺陷就在軍隊。他沒有資曆,更沒有軍功。而軍隊是個奇妙的世界,想在那裏稱王,你必須要有實打實的能耐,“錢壓奴婢手,藝蓋當行人”,是騾子是馬,你得拉出去遛遛!

偏偏趙光義是個鬥智不鬥力的人。

這怎麼辦呢?想想當時的宋朝北征部隊,以黨進為首,潘美、郭進、楊光義……個個都是桀驁不馴,滿手血腥的人,但那時每一個人都對趙光義非常的客氣,原因隻有一個,他是趙匡胤的弟弟!

除此之外,這些人還在乎他什麼呢?這些趙光義都心知肚明,於是這些人就都得遠遠地隔斷在北漢境內,既要麵對太原城裏的北漢部隊,更要扛著已經趕到的契丹援軍。明明知道了國內已經天翻地覆,連皇帝都換人了,可就得原地待著。

因為沒有命令讓他們回國。

但小心著,這些人的職業就是整天盤算著怎麼殺人。趙光義的舉動他們都懂,甚至怎麼做的他們都能猜出來,而他們也真的不敢反抗,誰讓他們的家小都在開封城裏呢。但是這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千萬別給他們那個機會。

一切都取決於一個機會——一個人是否會突然到來。

還記得《角鬥士》嗎?那裏麵羅馬的老國王被親生兒子活活悶死在胸口,然後新國王立即出去幹掉自己的皇位威脅者,那位飛兵團的將軍蒙特西莫斯,請問將軍這時的活路在哪裏?

怎樣才能讓他在當時的絕境中死中求活,甚至奪取更大的利益?

這位偉大的將軍選擇了逃避,他殺了來行刑的軍人,自己單身逃回故鄉。但是什麼都晚了,羅馬愷撒的手可以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淪為奴隸,變成角鬥士,最後用民眾的呼聲,迫使皇帝走上角鬥場和他一決生死。

很動人,很震撼,但很愚蠢。

這一切完全可以避免,當初就有一線生機,讓他既能保全自己,更能保住妻兒的性命。那就在老國王被害,新國王派人來殺他時。那時他正在軍營裏,他完全可以利用軍心(他淪為角鬥士時才想起了這點),就算真的是他殺了老國王,他都能混淆黑白,讓新國王死。

當時宋朝的軍隊也是一樣,趙匡胤近三十年的恩德與積威讓這些軍人肯於,甚至習慣於為他去死,他們隻需要一個理由,一個借口,一個人——德昭,或者德芳。

隻要他們其中的一個突然出現在遠征軍的軍營裏,出示一個哪怕是偽造的趙匡胤被害的證據,這些人都會為他起兵,殺回開封,奪回皇位。

想一下,在事過三年之後,遠征北漢、燕雲的軍隊都會找機會擁立德昭為皇帝,從而讓趙光義起了殺心,這時趙匡胤在軍中的餘威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但讓人鬱悶的是,開封,甚至整個宋朝國境都平靜得像一潭死水,每一個人都乖得出奇。對此,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隻能去猜了,趙光義的手段要高明到什麼程度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然而曆史證明,這些這都不算什麼,緊接著又發生的一件事,才真正地證明了這個人的特色——無所不能。

他先是把自己的名字改了,起名為“炅”。這個字很棒,日下之火,光華燦爛,似乎比“煜”字還要稍好一些,但不管怎樣,改名字是他的自由,也是五代以來做皇帝的傳統習性,無可厚非。但是他緊接著就把他哥哥的年號給改了。

公元九七六年十二月以前,是宋開寶九年,在十二月以後,是宋太平興國元年。

這事很小嗎?

也許什麼都不算,畢竟它改不改都不會天塌地陷。不過,要留神,這麼搞就算沒有天災,人禍是少不了的。我們中國是忠孝禮儀之邦,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是萬世之根基,不變之人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