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姨娘也不是那等愚笨的,很快就看清了現實,也進一步認清了鄭丞相的涼薄。
事情已經成了定局,女兒看來是非要進宮不可,孫姨娘也不再消極傷心,開始努力為女兒籌謀了起來。
雖說鄭丞相說的好聽,大家都是姐妹在宮中要和諧友愛,一致對外。但孫姨娘可是看得明明白白的。
以鄭夫人對自己和麗兒的厭惡,鄭慧蘭肯定不會對女兒好,說不定女兒得寵,第一個有壞心思的就是她們母女。
孫姨娘告訴女兒,進宮之後要低調行事,盡量生下一個皇子,然後就夾起尾巴做人。
盡量讓自己容貌,各方麵都變得不那麼出挑,不要相信鄭慧蘭,更不要惹怒她。
鄭慧蘭畢竟是皇後,手中的權利,還是有的,拿捏她還是非常容易的。
有錢好辦事,宮裏肯定也是一樣。孫姨娘不僅把自己的體己,全部給了女兒。還利用這事,從鄭丞相那裏套了好多錢,出來,同樣全都給鄭麗兒帶進去了。
鄭麗兒跟著鄭慧蘭進宮之後,事情開始的發展鄭家人都很滿意。鄭麗兒進宮之後,果然憑借出眾的美貌,贏得了皇帝的寵愛。
而且她還經常幫鄭慧蘭說話,讓因為不好看被皇帝喜愛的鄭慧蘭,在皇帝麵前有了些改觀。
可是好景不長,鄭麗兒懷孕了,鄭慧蘭自己不被寵幸,肯定不會有孩子。因此她雖然有些芥蒂,卻還是按照家裏人的吩咐,好好照顧鄭麗兒。
鄭麗兒第一胎就生下了皇子,也就是景明帝夏侯徽。在夏侯徽差不多立住之後,鄭麗兒也察覺到了鄭慧蘭,對自己的惡意。
她想起母親囑咐的話,開始想辦法讓自己變得醜一些。她為了變胖,開始吃許多甜食,甜食效果果然很好,鄭麗兒很快就變胖,也變得不那麼漂亮了。
她也開始把自己還關起來,不再出門。鄭慧蘭見狀覺得她識時務,又沒有威脅,反而對她好了一些。
就這樣鄭麗兒為了變胖,吃了好多年甜食,她的牙也是因此,早就留下了隱患。
古代雖說有太醫,專門給太後治療牙。但太醫開的藥有用,是有用,可太後總是在疼的時候用上,好些過後就不用了。
太後的牙其實就是牙周炎,太醫每次都給她用一些消炎去火的藥。當時用過幾天是好了,可是牙周炎必須一直好好,維護刷牙。
大家都不知道牙,必須每天護理,尤其是太後這種生病的牙。所以太後的牙是反反複複,一直也不徹底痊愈。
常言道: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這牙疼疼起來,可不是一般的疼,太後飽經折磨,人也日漸消瘦。
這可把景明帝急壞了,周圍的人見皇帝這樣,也開始四處收羅辦法,想治好太後,想以此來獲得景明帝的好感?
前世時,太後的牙。是後來陸南溪幫忙治的。她獻上的是名醫開的清熱去火,消炎的湯藥。
陸南溪找來的大夫的確是名醫,他看清了太後一直複發的原因,他特意囑咐,讓太後每天服用。
雖說很苦,但是的確有用。每天喝藥是難熬了些,總比牙疼好吧。太後也因此對陸南溪有了好感,不再因她平陽侯府的出身。厭惡於她。
反而因為陸南溪,讓自己免於痛苦折磨,對她很有好感。景明帝雖然名聲不太好,一直因為登基手段過於雷霆,被人議論太過凶殘,六親不認。
但他對太後卻是極為孝順的,他從小幾天早慧記事,也明白太後牙疼的原因。他一直很心疼太後,陸南溪幫了太後,景明帝對她很有好感。
於是景明帝大手一揮,直接給陸南溪和二皇子賜了婚。原書劇情裏雖然沒有,但那時候德妃也是不願意。兒子和陸南溪成親的。
她和現在一樣,都是打算用”拖”字決毀了這門婚事。但是景明帝一下令,德妃這個一向標榜以夫為天的人,怎麼能反對。
不僅不能反對,德妃為了表示德自己對景明帝的跟從,她還要努力把婚事,操辦得漂漂亮亮的。
而且的地在外麵也不能薄待陸南溪,畢竟皇帝都看中,並親自賜婚的兒媳婦。德妃要是對她不好,也不符合她女德標杆的人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