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看戲小組(1 / 1)

看戲小組,顧名思義,湊在一起就是為了看戲,話劇、歌劇、戲曲統統看。吃麵的有吃麵的小分隊,觀星的有星象小組,觀影的有觀影團……我跟友人的看戲小組,不用逛街,不用研究星座,不用占卜,遠離討論婆媳和生養問題。

都說女人是最喜歡結伴的動物,讀書的時候找到興趣相投的人是件易事,可以去圖書館、英語角、社團。長大後,曾經說好要一起去看演唱會的人,早就無影無蹤。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就會看到怎樣的文,遇到怎樣的人,組怎樣的團。看戲小組,成員有華麗小清新、文藝女老板、暴力怪蘿莉……看戲小組,一個聽上去老掉牙的組織,我們不問為什麼看戲,隻為看戲而看戲,為了看戲是件美妙的事而看戲。

梁實秋說女人最說謊,總喜歡拐彎抹角,豔羨汽車的女人常常表示最厭惡汽車的臭味。坐在中排看戲的女人常常說前排的頭等座位最不舒適。看戲小組,不挑肥揀瘦,位子遠近不重要,樓上樓下也無所謂。倫敦有句盛傳的話,“有錢沒錢,都來看戲。”有好位子就感歎一聲,運氣真不錯;坐得偏了,也有偏的味道,更加冷靜。懷著這種“遇到什麼就是什麼”的心情,看戲這件事無比輕鬆,像個小節日。因為懷揣著這個節日,一天的心情都會不同,早晨出門也有了心思打扮一下。

有戲要看,總想早點出門,為了走在看戲的路上,不用慌張。看戲小組有時一起吃過飯才去,有時分頭趕去集合。上海地鐵口或者小馬路邊,揭開籃子上的紗布,從老奶奶的手裏接過玉蘭花,總有人會給看戲小組每個成員買上一對,一對兩元,兩朵小花,別在衣服上。看戲別著玉蘭花,便讓我想到了小仲馬寫“茶花女”,說美麗絕倫的瑪格麗特每次到劇場看戲,總會隨身帶一束茶花,因此別人送個綽號“茶花女”。帶著花去看戲,想想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既然是“戲”,就要靠“演”,明知有假的成分,可是發生在眼前,身臨其境,有時還是會陷進去,不能自拔。看到動人之處,我隻好在黑暗中默默抹掉眼淚,平靜下來,為了掩飾自己剛才輕易地流淚,扭頭對旁邊的人說,演得真好。

不同於電影,雖然都是看故事,看戲因現場而變。電影是遠的,戲忽遠忽近。音樂伴奏,燈光的變換,舞美設計,真實的演員,構建了一個生動的小世界。看戲的人難免也是戲劇的一部分。

然而劇情再美也隻是戲,總要結束,總要散場。

戲後,情緒卻不離場。看戲小組總要坐在一起,或者回味劇情,或者討論不足。最美好的狀態就是說說一場留有餘味的戲。現實與戲劇,是兩個病情相仿的人。現實,總不好輕易評價,生怕傷害了誰。戲劇,就顯得有容乃大,投射了我們對現實的欲望和情感。

看戲的人很容易成為生活哲學愛好者,戲劇將一切生活的細節放大,有了感悟才讓看戲更加有意義。看戲的充實比戲劇本身更重要。戲是個引子,在戲中看自己,發現自己,檢查自己。

看戲小組,臭味相投,方能永以為好。戲不一定要講破,我們慢慢走,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