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走在塞納河畔,按圖索驥電影裏的路線,心中回憶著電影裏一對重逢情人的對談,心也柔軟了起來。紮堆的年輕人正帶著大堆零食、啤酒在河邊圍坐交談,這樣宏大的場景也讓人驚訝了一番。傍晚時分,夕陽緩緩沉向西邊,所有的建築換上了柔和的新衣,河麵波光粼粼,那一刻,如吉光片羽,美麗動人。
巴黎有著無數可以追尋的電影,那些直指人心的可能是多年前打動過你的角色或者故事。比如,奧黛麗·塔圖在《天使愛美麗》中扮演的艾米莉,古靈精怪,孤獨善良。在她的眼中,一切蒙上了童話般不可思議的色彩,巴黎就像一座色彩斑斕的遊樂場。為了尋找她所工作的雙磨坊咖啡館(Les Deux Moulins),我先坐車來到巴黎蒙馬特地區,步行途經著名的康康舞發源地紅磨坊,一路上都有各種美食、精品、鮮花小店,不覺得悶,走著走著就在街角看到了紅色照片的雙磨坊咖啡館。
露天的座位上已經坐滿了遊客,對,是形形色色不同膚色的遊客,因為這部電影在全球廣受歡迎,每一個喜歡艾米莉的人都要到此看看她充滿夢幻的咖啡館。正如影片中的樣子,這裏色彩鮮豔,綠色的牆麵,金色的電風扇,奶白色的地板……艾米莉的大幅海報更是掛在了牆上,這裏的服務生風趣幽默,也深深為自己的咖啡館自豪驕傲。在這裏,每個人都是快樂而輕鬆的。
每個到了瑞士的人,都會說“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國度”,我也不例外。踏出機場的那一刹那,我深深吸一口純淨的空氣,開始精神煥發。喜歡這裏不隻是渾然天成的自然風光,還有那些充滿曆史的建築,更喜歡聽赫本等人在此廝守終老的故事。電影《生活在別處》中的三個故事,分別發生在瑞士的日內瓦車站、火車上和旅館中。
與影片一樣,我的出遊始於充滿曆史味道的車站,各自踏上不同的旅程,正如安徒生說“旅行即是人生”。瑞士的火車非常的便利,路上看到有條不紊的農場、美麗潔靜的鄉村、係著牛鉗子鈴的乳牛、精致的鄉村別墅、巍峨連綿的雪山……我住在最美的城市琉森,它就是濃縮的瑞士,彙集了瑞士的各種特點:城市、湖泊、群山。琉森湖微波蕩漾,宛如一塊鑲嵌在城內的碧綠寶石。湖麵上有白天鵝自由地遊蕩,湖畔周圍的咖啡店,早晨有人在湖邊販賣獻花和早餐。老街區裏有繪有壁畫的古老房屋,鮮花點綴下的可愛的卡佩爾橋,巴洛克式耶穌會教堂……一切保持著原有的風貌,在傳統和潮流麵前,琉森時刻優雅地保持自己的風格。
被一部電影所打動,立即有了奔向那裏的衝動,此刻不僅僅是為了欣賞一幅動人的場景,更是為了體味故事裏的喜怒哀樂。當然,個人的經曆才是最珍貴的,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尋找生命的意義時,別忘記,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活著不就是為了感受世界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