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章 產生分歧(1 / 2)

第七章產生分歧

沈氏飯鋪紅紅火火的開起來之後,由於靠近北邊城門口附近,很多香客們都從此門進出去清虛觀,素菜的銷售倒是升起來了一些,更有一些客人是刻意專門茹素的。

之前是一個很小的攤子,來吃飯的主要是進城趕集的農戶們,他們喜歡點價錢不算太離譜、分量又很實惠的葷菜。但是現在沈氏飯鋪升級了,客戶群體擴大了些,來上香茹素的人中不乏好些家境還不錯的人。

此時沈氏飯鋪的名聲倒是更加傳開了去,尤其是她們家的素菜做得更是一絕。

對於普通農戶來說,他們覺得素菜沒有油水,不值當多花錢去吃。但是對於那些一心茹素的人來說就不一樣了,因為需要吃素,家中的廚子恨不得使出渾身解數來擺弄那些素菜,就是希望能讓主子滿意。

可是對於茹素是有嚴格要求的,他們再取巧也不能在裏麵加入各種油、肉、海鮮之類的來提鮮,更多的是用一些自己製作的山珍等“獨門秘訣”來幫素菜提鮮,但是即便如此,他們做出來的素食也都不如沈氏飯鋪的素食味道好。

於是好多到清虛觀上香的香客們會互相之間有些交流,在有人提議沈氏飯鋪的素菜味道好又能外帶之後,便吩咐自家丫鬟小廝到沈氏飯鋪去買幾樣素菜來嚐嚐鮮。天長日久下來,“到清虛觀上香”這件事和“吃沈氏飯鋪的素齋”這件事幾乎綁定了起來。

因為近著清虛觀這麼一個大道觀,又因為來沈氏食鋪來吃飯的多了好些虔誠的香客,連帶著他們隔出來的那個小櫃台上沈大有雕刻的觀音像、童子之類的各種物件都更好賣了起來。

漸漸的,沈大有便不太接那種需要外出的比較危險的木工單子,多花錢買些好木料在家中對各種佛像、觀音像、佛珠等等精心雕刻擺在櫃台上售賣,或者也接一些客人的訂製單子,客人需要雕刻什麼,他再按照他的理解給客人雕刻出來。

沈大有做木工活還是很有一手的,深得沈三亮的真傳,而沈三亮也是縣城裏數一數二的木匠,否則之前清虛觀需要雕刻巨大的觀音像也不會請沈三亮去做活了。

而在沈三亮停了賣力氣的活路,一心隻鑽研精細化的木雕之後,他的雕刻水平又是大有長進,好些信道的人家到他們家來買觀音像等等雕刻出來的物品,漸漸的他也有了些名氣。

而中國人的風氣往往是“臨時擺佛腳”,不拘泥於信佛教還是道教,家中又供佛像、又供觀音、又供三清祖師等等,所以在開展了木雕訂製業務之後,沈大有也出了很多精品的木雕佛像和童子之類的作品,名聲漸漸漲了。

之後,一些有錢的富戶們喜歡沈大有的木雕技術,但是嫌棄沈大有使用的料子不夠有檔次,於是自己提供了很多名貴的木材,比如海南黃花梨、小葉紫檀、金絲楠木等等貴重的木料給沈大有進行雕刻。

沈大有在省料的基礎上做了很好的作品出來,同時也將一些邊角廢料收集了起來,有時候花很長的時間磨成珠子,或者是雕刻一些惟妙惟肖的小動物、小童子等等小件的作品,通通都送給了李樂樂,讓李樂樂覺得很開心。

就這樣,沈大有基本上也不在外出,沈家三口和李樂樂就守著他們的家和鋪子過平靜的小日子,因為生意太好了,李樂樂減輕了沈周氏很多環節,比如與相熟的菜農、屠戶定好了菜和肉,讓人家每日直接送貨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