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和光聞言眼前一亮,說道:“也對,我在京城好像都聽過有人介紹,等到春日裏可以到魏縣桃林賞一賞十裏花海,是個不錯的去處,若是我們這邊能好好打造一番,也弄個‘桃花節’什麼的,也算是個好方法。
雖然桃花有季節,但是我們現在百廢待興,若是能做好一次‘桃花節’,日後總有其他好方法能夠將魏縣發展起來。”
劉師爺和另外管刑名的張師爺讚同地點了點頭,覺得這個主意很好,自古以來都是富戶、學子的錢最好賺。自家縣令有慎南郡主等人的讚賞,隻要稍微修葺一下賞桃林的屋子,若是到時候能夠請到慎南郡主旗下的有名才子來此處賦詩幾首,將此處桃林的名氣打出去,日後定然就不缺遊人,銀子自然也就絡繹不絕了。
可是縣城和縣尉完全無法理解這些文人的腦回路,在他們看來,這三個文人在這裏談什麼蓋房子修棧道賞桃花都是些花錢的項目,現在才秋日,還未入冬,可是桃花得等到春日裏才開得熱烈,不是緩兵之計,又在忽悠他們吧?
沈和光看見縣城、縣尉和捕頭等人麵色不豫,就知道他們對這個“桃花節”的項目不滿意,他也不能強求這些明白桃花有什麼好的,於是決定雙管齊下,將自己之前開商行到京城裏去賣菜和野味、肉類的事情說了出來。
這個主意一拋出來,縣丞、縣尉和捕頭他們興致明顯就高漲起來了。他們一點兒都不怕辛苦,隻怕沒有本錢,或者怕路上菜、肉等壞了,他們虧本。
現在有縣令大人和夫人開鋪子,出本錢在京郊收購這些菜、肉、獵物等等,隻要他們將收購價比那些黑心的商人提高一成,縣裏百姓肯定更願意賣給他們。哪怕是一樣的價格,他們相信百姓也不敢不賣,不過縣令大人說多一點兒價錢收購,那就多一成價格吧。
他們所付出的不過是跑跑腿而已,時間和力氣都不費什麼錢,隻要這些東西運到京城裏麵去,另有縣令大人安排在京城的夥計們幫忙售賣,他們也不管盈虧,隻管跑一趟拿一趟的銀子,這樣的好事誰不願意啊?
更何況這件事是立馬就能見到現錢的事情,比起那個勞什子的“桃花節”聽起來要靠譜不少。於是大家都興致勃勃地同意了這個方案。
沈和光則雙管齊下,一邊讓何雪□□色人在魏縣開鋪子,一邊寫信給李文耀,讓他幫忙在京城購買賣菜和山貨、野味等的鋪麵,再招點兒夥計,很快兩邊的鋪子就都開好了。
鋪子是何雪陽隨意取的“昌隆號”,與這世間所有的鋪子都差不多的名字,他們也不是很想將這個鋪子做太大,免得日後來的縣令靠著這個做出欺壓百姓,壓低收購價的事情,準備隻做一個過渡。
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傾力打造“桃花節”,等到有名了之後再每季找一個看點,讓魏縣成為文人們爭相過來的好地方,這樣魏縣才能有源源不斷的銀錢收入,便是沈和光不再在這裏做縣令了,百姓們也能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