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時正·宴席開
太後娘娘的壽辰自然要大辦,正宴擺在大明宮,此時正是春意燦爛,禦湖池畔香粉雲鬢、珠翠盈天,花草都爭相怒放趕著給太後賀壽,飛蝶彩雀與水波蕩漾相依成趣。
太子同太子妃自然是明席,其餘宮室位份低的靠後側開宴。
皇帝隻在開宴時候逗留片刻,說了幾句吉祥話,而後擺駕別處。
太後今日裝扮地十分喜慶,心情也好,聽了兒子要走,也不惱火,附和幾句場麵話,另吩咐內侍照應著。
場中一時無人說話,倒是襯地天家母子生分地很。
一等太後娘娘囑咐傳歌舞,左佳慧迫不及待地發問,“雲姐姐,我怎麼瞧著太後不待見皇上呀?”
有道是母子哪有隔夜的仇。
太後不是不喜皇上,隻是同皇帝有隔閡罷了。
早些年薨逝的皇後娘娘與太後是姑侄女的關係,同出清源崔家一脈。
皇後娘娘在世的時候,共育有一男一女,分別是聖嘉長公主與秦王。
長公主年歲長到十八,受皇恩聖旨,遠嫁遼東韃靼部落和親。算來已經過去十多年。
秦王是嫡子,本該是順理成章的皇室繼承人,奈何秦王於五年前,代天子東巡的時候,起兵謀反了。
戰火一度波及到興城內宮,據說當時叛軍已經攻進了興慶宮門,幸虧有兵將拚死阻殺,這才沒叫秦王陰謀得逞。
後來秦王被俘,皇上顧及天家顏麵,不曾拉到午門問斬,隻是下令幽禁餘生不見天日。
秦王自小是長在太後娘娘膝下的,如此大逆不道,太後仍希望皇帝能留有父子情,求皇帝放秦王出來。
母子二人因為秦王一事爭執不休。
傳言此消息叫秦王知道後,秦王自知罪孽深重,不忍太後為其再做謀劃,一頭磕死在牆。
其後不久,皇後娘娘也因教子無方,稱德不配位,自請餘生長居佛前禱告,以求贖清罪孽。
不過一年,便於寶佛殿中溘然長逝。
三言兩語一時講不明,陸霜雲搖搖頭,“閑時同你講。”
這裏魚龍混雜,難免不叫人聽了去。
宮中宴會分內外。
此時一處乃是內宴,太子攜東宮眾人為太後拜壽後便起身前往外宴。
滿屋子琳琅珍饈,環佩霖霖,相公夫人們、各宗親、還有後宮妃嬪,她們帶來的女兒、侄女兒,伺候的丫鬟婢子,整個屋子混混亂亂,就連燭光照地不清楚的角落都擺了小案。
連著幾道菜上了食案都是半涼,脂膩油潤,叫人一點食欲都沒有,陸霜雲吃了幾塊點心權做墊肚子。
逢有宮人上前伺候茶湯,她道:“方才不小心沾了油漬,外間可有便宜處專供清理?”
屋裏悶煩,她不喜歡和不認識的人言笑暢談,且後宮女子圍坐一處,所談不過是家世門第、首飾妝容,攀扯高低,還要小心旁人言語暗藏機鋒。
實在無趣。
宮女點頭,起身在前引路。
她眼神示意稍候,也不起身,膝行至正前方的食案側,低聲請示太子妃。
王昭芸哪裏還有心思管她去哪,隨意揮揮手,“去吧,別亂走,小心衝撞了宮裏的貴人。”
“妾身記得了。”她規矩道。
回到自己食案前,這才起身,不經意扭頭看了一眼太子妃食案側,同一位上了年紀的婦人對視,她一愣,看她身上誥命夫人衣飾,屈身拜禮。
這位應該是王氏夫人吧。
教得好一個心思狠毒的女郎。
宮女在前,她沒再回頭,卻知道身後那道視線久久凝在自己背上。
/
等人走遠了,王夫人才開口,“這一招昏了,太子已然知曉,大宴散去,你要主動請罪。”
王昭芸咬咬嘴唇,努力忍住麵上不甘,“萬一太子沒認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