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秘書看到這個彬彬有禮的男孩,心裏升起一種親切感,所以她痛快地答應了他,並立刻把紙條交到了招聘主管的手上。
招聘主管好奇地打開了紙條,隻見上麵寫道:“尊敬的先生,我是第25號,請您在見到我之前,一定不要輕易做出決定。”
主管人員被男孩的機智和勇敢所打動,所以,男孩如願以償地得到了那份工作。
這個故事中的男孩,現在是我最好的合作夥伴之一。在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他說:“如果那時候,我的意誌力薄弱,而我又不足夠聰明的話,那個機會一定與我擦肩而過,而我現在可能也隻是個待在寫字樓裏的平庸的人。我不斷告訴自己,堅持一下就有希望,如果立刻放棄,那就真的一點希望都沒有了。恰巧,我的小聰明為自己挽救了一個可以麵試的機會。”
生活中,我們總被各種“第一時間”冒出來的念頭打倒:
“麵試遲到了,算了吧!我肯定沒戲。”
“凱倫的業績又超過了我,這次升職肯定與我無關,我又何必在這裏加班加點呢?”
“既然追趕不上他,那就這樣吧!”
如果我們這樣想並這樣做了,結果隻有一個--毫無懸念的失敗。這種思考方式會慢慢成為一種思維模式,影響到我們接下來的行為,最重要的是,負麵情緒總是占據優勢,我們就會變得消極、麻木、不思進取。
從現在開始,轉變你的思考方式,把對自己的否定變成肯定,比如,“我可以的,應該還有機會”、“堅持一下,肯定會有好的結果。”這種積極的思考方式形成以後,你的行為模式也會變得積極起來。
樹立公益信仰促雙贏
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聯合發起的捐贈承諾,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一次慈善事業的大潮--全球有40位億萬富翁承諾將自己一半以上的財產都捐贈給慈善事業。在這40位億萬富翁中,大多數是白手起家的企業大亨。這其中,有名聲大噪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有巴菲特夫婦,還有同是微軟創始人的保羅·艾倫,還有係列電影《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等等。
為什麼他們願意放棄財富?美國財閥卡內基曾經說:“抱著財富死去,是一種莫大的恥辱。”他和當時的另一財閥洛克菲勒就曾捐出相當於現在140億美元的慈善救助款,當然這是一個世紀前的事情。在美國,富豪群體熱衷於慈善已經逐漸演化為一種社會傳統。
對於富豪來說,財富的積累逐漸成為數字遊戲,金錢本身的價值並不能說明什麼,用金錢改善人們的生活、救助貧困人民,它的價值才能得到釋放。這當然也是一種人生信仰的實現方式。而從子女的角度講,將過多的財富留給子女對他們很可能是一種扼殺,優越的生活條件很容易讓他們喪失進取心。
當然,或許你已經知道“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活動,這是巴菲特除了自身資產以外另一種捐助形式。從2000年至今,11次的巴菲特共進午餐活動已拍賣855萬美金,全部捐給了美國格萊德基金會,救助舊金山地區的貧民。
公益和慈善事業,不僅是一種“被審視的善”,也逐漸成為價值觀的一種傳達方式。對於一個公司來說,它一方麵擔負著公司生存的責任,另一方麵借助公益慈善行為,傳遞企業的價值觀念。
比爾·蓋茨在《讓資本主義更有創意》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利用創新幫助窮人是企業的一種價值,但要利用這種價值就需要一種有創意的資本主義,通過市場的力量從中獲利,又能幫助到窮人。”
由此,我們總結出:能力與價值的實現--兩者的完美結合才能塑造完美的公益。
一個農民每年都會把自己辛苦培育出來的優良種子分發給周圍的人。因為玉米是靠風授粉的,如果周圍田地裏是品質不好的玉米,那麼他的地裏就無法長出優良的玉米品種,相反雜交的玉米品種隻會讓他的玉米質量不斷退化。所以,隻有讓大家都得到優良的玉米品種,雜交之後的玉米質量才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