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
我希望我的經曆能觸動一些人,並讓他們能有改變自己的勇氣……不向往都市,不參觀景點,我一路向西,往寧靜的遠方走去。
——講講我曾走過的路,路過的城市與鄉村,遇見溫暖的人,和感動的故事。以前的我對生活總是充滿欲望,對一些事物予取予求,不知何時,我突然開始明白一些事,想擱下瑣碎的一切,隻為走得更遠。
於是我離開了家,走上陌生的路,心中向往著那塊最神聖的淨土——西藏。於是真的在某一天,我的雙腳就站在了喜馬拉雅山脈下。
我至今依然能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搭上的那輛長途卡車,司機師傅38歲,他讓我叫他老張。老張和我一樣不愛說話,車走著走著他突然開口問我:“你幹嗎要這樣生活?這麼小就出來,有什麼目的嗎?”
彼時還是我第一次被問及這個問題,我想了想,認真地回答他:“我願意為了這種生活去冒險,我喜歡這種感覺,我想選擇這種生活方式和態度!”在後來我無數次被問及類似問題時,我給出的依然是這個最初的答案。“你小小年紀想得倒挺多啊!”
“和你說,我剛開始開大卡是23 歲的時候,那會兒我就有了自己的駕照和車子,天天在城市和鄉村的公路上跑,幫別人送貨。我開了十幾年,幾乎跑過了中國所有的地方!”
我問老張:“那你有孩子了嗎?應該和我差不多大吧?”他無奈地搖搖頭,“我還沒有成家,成天成夜在路上跑,公路就算我的家咯!”說完我倆不知為何都大笑起來,現在回想,可能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吧。老張和我很投緣,一路開車帶我走了幾座城市,走了很遠。
“旅行,旅行,我要去旅行!”這是出發前就一直在我腦海裏反複盤旋的話。旅行和旅遊存在著本質的差別,對於旅行者來說,前方未知的路
讓人充滿了激情,而旅遊則要事先規劃好一切,什麼時間應該出現在什麼景點都是定好的。我不願意這樣,我要的是旅行。我知道在這個年紀的孩子做出這種流浪的行為,的確是少見並難以獲得理解的。正常的少年應該坐在教室裏刻苦學習,為未來那一點可能性去奮鬥,但是我想問,這點未來的可能性不就是夢想嗎?我不過是提前發現了自己的夢想,於是開始去行動,就是這樣!隻是這樣!
半年的掙紮終於有了結果。起初,我被周圍的親人罵成沒心沒肺的東西,他們不理解我的行為。但2010 年12 月26 日我退了學,在父母的允許下,我帶上背包,出發!
第一次旅行我坐的是綠皮火車。頭一次獨自出走,15 歲的我,就像是在青春期裏突然遇見了一頭熊,一切都是迷惘、青澀的,而我身體裏充斥著一股噴薄欲出的莽莽之情。我是新手背包客,外表顯得年輕極了,不過愣頭青的自我感覺卻非常好,在我看來旅行壓根就不用什麼經驗和準備,別人可以,我當然也行。
出發那天,心中有一種遁世而逃的欣喜,感覺總算是走出來了,終於可以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周遭的一切變得新鮮異常。
我的硬座票正好靠窗,上了車,我盯著窗外,那一刻大腦突然變得很淩亂,恍惚有一種今夕是何年的感覺。但沒多久,現實立刻把我拉了回來,我開始琢磨起之後的旅程。
身上隻有500 多塊錢,這還是父親“讚助”我的。之前做兼職賺來的錢已經用來買必要的裝備了。父親在電話裏說:“就給你這些錢,你有能力走多遠就走多遠!”父親的本意是既然隻有這點錢,我一定走不了多遠就得回來。他沒想到對於我來說,這些錢已經足夠了,因為我的旅行方式不會花太多錢,而且隻要有心,在路途中賺點溫飽錢也不是什麼難事。
我沒目的地,沒計劃,沒攻略。出發,一個人旅行,隨遇而安。
火車晃晃悠悠地到達了第一站——上海。
第一次旅行我就選擇了318 國道,這條貫穿中國東西兩端、擁有中國最美風景的公路,起點在上海。
晚上7點30分左右,我下了車,開始尋找住處。我背著兩個大包漫無目的地逛,竟一直走到了外灘。整個外灘流光溢彩,城市霓虹披掛在各式建築上,巴洛克式的尖塔、新希臘式的門庭、羅馬式的廊柱……黃浦江兩岸燈火通明,而我顧不上欣賞這繁華的夜景,穿梭在熙熙攘攘的遊客中,我滿心隻想著要找個省錢的地方睡覺。一開始相中了銀行的ATM 自動取款機櫃房,因為它有玻璃門和監控攝像頭,既擋風又安全。能在ATM 紮營真是再好不過啦!我決定發揮“臭不要臉”的精神!但事與願違啊,貌似沒人看管的ATM,我進去剛躺下就被趕了出來,好說歹說都不行,弄得我麵紅耳赤地站在路邊。無奈,我隻能把目光瞄向外灘路邊的一個小平台了。這時候外灘依然川流不息,我坐在路邊的長椅上等待人群慢慢散去。夜深了,我慢慢搭起了帳篷,此時的黃浦江顯得非常寧靜。坐在帳篷裏,麵朝黃浦江,江麵因霓虹而顯得波光粼粼,不時有小遊輪揚著音樂緩緩地開過。身在這番江景,倒是令人感到格外悠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