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卡紮菲的訣別之旅(1 / 2)

他已經太老了,這個14歲時已組織革命團體的阿拉伯革命青年,如今已然68歲,但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老得多;他滿頭散亂的發絲,站在僅剩最後一小塊統治的領土上,卡紮菲像嗑了迷幻藥的老年人,他連殺手的名字都記不住。的黎波裏富裕輝煌的綠色廣場,本來就不屬於來自沙漠的他。站在遠眺可望見美麗的地中海高台上,卡紮菲沒有了沙漠之虎的英姿,他疲倦異常。沙漠之虎已褪去了威猛的外殼,他甚至分不清敵人來自哪一個方向。隻能咆哮,隻能胡言亂語。

我不喜歡附和著裏根喊卡紮菲“瘋狗”。在我眼中,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更像“瘋狗”;隻是黃種人的悲哀,向來沒有自己黑眼睛看世界的觀點,隻能尾隨美國人的世界觀。

卡紮菲不是一個平凡人,他甚至自喻為詩人。了解他,我們必須先給自己上一課利比亞的曆史。卡紮菲出生於1942年,貧窮的蘇爾特沙漠部落,或稱柏柏爾人。在他誕生的年代之前,1900年起非洲成為英、法逐鹿的殖民地,意大利人看上了利比亞,開始侵略戰爭。卡紮菲的祖父與父親均參與反抗軍,祖父陣亡,父親與叔叔淪為戰俘。

2011年2月22日聯合國批判卡紮菲屠殺人民,一致通過決議凍結全家及親信海外財產,其中我非常仔細地聆聽意大利代表的致詞。他談了人權,並表示“一切不可思議”。卡紮菲老了,他無力辯駁;事實上意大利當年對利比亞的侵略戰爭持續了21年之久。被俘虜的利比亞反抗軍,活生生地從空中被意大利飛機狠狠拋下,屍體掉落地上,血肉模糊,頭、腳四散。意大利軍隊為置反抗的沙漠民族於死地,除封鎖沙漠外圍使戰士無從逃生外,並以水泥封死水井,屠殺牲口;整整21年戰役,利比亞隻存活100萬人,有一半利比亞人從地球上“蒸發了”。

卡紮菲誕生後家鄉“平靜”不到十年,隨即卷入二次大戰,成了英法美同盟聯軍對抗德意軸心國的主戰場。著名的德軍“沙漠之狐”隆美爾北非之戰,格鬥現場就在卡紮菲的家鄉。二次大戰結束後六年,1951年利比亞在聯合國斡旋下由三大地區以同等名額組成國民大會,起草憲法,但沒有民主,西方扶植伊德裏斯王朝,利比亞從此獨立。

利比亞100萬人分成兩種階級,居住於狹窄地中海岸線歐風別墅的買辦貴族,他們的工作主要是伺候英美法商人及石油公司;另一群人則是多數掙紮於酷熱沙漠荒原的窮人。卡紮菲成長於生產石油的蘇爾特大沙漠中,買辦與大石油公司每日來來去去,當地居民卻永遠生活於赤貧線下。

他從小就是個天才,永遠第一名,而且自許為詩人。父親賣了牲口極力栽培他受教育;到了12歲時,父親給了他沙漠同學沒見過的科技禮物,一台晶體管收音機。正如今日推翻他的年輕人看半島電視台及上Facebook串連抗爭,卡紮菲通過收音機聆聽《阿拉伯之音》埃及總統納塞爾的演說。納塞爾在1952年成功發動政變推翻埃及法魯克王,推行重大政經改革,重新分配土地,尤其大幅降低歐美人在埃及的經濟影響力。納塞爾大力鼓吹“泛阿拉伯團結運動”,他相信隻有把突尼斯、利比亞、埃及、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約旦、沙特阿拉伯、阿爾及利亞、也門,這些世俗遜尼派的國家相互結盟,阿拉伯人才能脫離數世紀來遭受瓜分宰割的命運。阿拉伯應以什葉派與遜尼派共組兩大聯盟,放棄彼此仇恨,打敗共同敵人以色列,才不會一再陷入歐美白人故意設下的圈套。一次及二次大戰後,英美兩大國刻意劃分阿拉伯國家疆域,確保每一個阿拉伯國家同時存在不同教派,彼此屠殺;納塞爾說,重振阿拉伯榮耀,這是唯一的道路。

納塞爾的理想成了12歲收音機旁卡紮菲的標杆,他終生深信這一點。14歲卡紮菲才上中學,即準備走上納塞爾之路,組織革命團體。他21歲畢業於利比亞大學曆史政治學係,並取得法學學士學位。卡紮菲一生跳級念書好幾回,大學時同修不同學位對他一點也不難,他不肖自己隻當一名律師為買辦或石油公司做走狗,畢業後馬上報考利比亞軍校, 六年後出任通信兵團上尉。1969年9月1日清晨,卡紮菲趁伊德裏斯國王在土耳其度假時,率領幾排士兵,佯裝軍事訓練演習,驅車直入首都的黎波裏占領皇宮及攻擊守衛軍;接著再親自率領一個縱隊坦克進入第二大城班加西,占領美國人興建的電台,在電台中他宣告“以安拉之名”推翻反動而且腐敗的政權。他當時發表演說的激昂魅力,與今日年邁的胡言亂語,簡直無法令人相信出自同一人。通過廣播,他告訴利比亞子民“目睹這場聖戰,打過美好戰役的你們……平原的子弟與沙漠的孩子們,讓我們前進……以阿拉伯民族之名,向共同的敵人以色列宣戰。”

這場27歲青年上尉發動的9月政變,迅速獲得利比亞人的認同。利比亞全國土地95%為沙漠,隻有2%是可耕地;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1959年利比亞發現大量石油,西方扶植的伊德裏斯國王把全部油權拍賣給英美石油公司,僅有少數石油新財富落入利比亞貴族手中。卡紮菲政變後組成革命指導委員會,把英美石油公司股份51%強迫收歸國有,並且驅逐一大半殺害他祖父的意大利移民;他從石油公司奪回的利潤,並非全放在自己口袋中,一大半拿來修道路,蓋醫院學校,修築水利工程增加可耕地,並且為沙漠地區牽築電網,這是利比亞沙漠中,第一盞亮起來的電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