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漸進:分娩就像建座羅馬城(5)(1 / 1)

婦產科還算好的,個別內科病房甚至連值班室都沒有,值班大夫每天晚上要從護士長那裏臨時領了被褥,利用幾把椅子臨時搭建床鋪,或者幹脆睡在大辦公桌上。

實習大夫更慘,他們連臨時放私人物品的櫃子都沒有,交班的時候打立正站在最外圍,身上穿著嚴肅的白大衣,肩膀上卻挎著花花綠綠各式各樣的書包,裏麵一般是教科書、隨身聽、裝著不鏽鋼勺子的飯盒、錢包,還有紙巾潤唇膏之類的小東西。交接班的間隙,偶爾會聽到個別毛手毛腳的孩子弄出來的飯勺碰撞飯盒的聲響。

***

這些“不嚴肅”都不影響教授眼神的嚴肅,每天早晨的交接班,都是一場關於到底如何才能把一個陌生孕婦的生孩子過程安排得更完美的“窩裏鬥”。方桌會議多年如一日,早晨7點45準時開始,夜班大夫要把這一晚上發生的醫療事件,來了幾個孕婦,都是什麼原因收住院的,該不該收,收了以後做了什麼治療或者處理,現在孕婦的情況如何了,白班醫生有哪些注意事項等一五一十說清楚。

重頭戲在於夜班一晚上生了幾個孩子,生的還是剖的,為什麼要剖,都要一一交代。那些順產的,還有手術指征明確一定要做剖的都不是大問題,最怕的就是生孩子生到一半改做剖宮產了,這事是一定要“過堂”的。這令所有夜班醫生膽戰心驚,不論你是一線、二線還是三線、四線。

琳琳交代完昨晚中途改剖宮產的病例後,許老太眉頭一皺,轉頭問管病房的主治大夫龐龍:“這個月咱們病房的剖宮產率是多少啊?”

龐龍說:“今天29號,還沒最後算呢,初步估計大概40%吧。”

“都40%了?世界衛生組織對剖宮產率設置的警戒線是15%,好嘛,咱們這兒翻了一倍還多,你分析一下,怎麼回事兒?”

“最近的剖宮產率確實有點高,我們一直努力在控製,但是,我覺得拿世衛這個15%的硬性指標說話,也是很危險的,20%30%的剖宮產率可能對我們協和來說更合適。”

“願聞其詳。”許老太是個向來沒有廢話的人,插話也插得極其簡潔。

“和各大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不一樣,咱們協和是綜合醫院,以病理產科為主,很多來協和生孩子的都是有特殊問題的,不是先天性心髒病或者風濕性心髒病已經心功能衰竭的,就是嚴重心律失常,還有甲亢未控、妊高症抽搐、紅斑狼瘡病情活動等等,這些內科合並症肯定是及時終止妊娠趕緊剖了最安全。另外,咱們產房以初產婦為主,占90%以上,發生難產的機會肯定比經產婦高,所以剖宮產率也會相對增高。還有,咱們協和沒有常規開展無痛分娩,產婦嬌氣、怕疼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京城白領越來越多,先奔事業後生孩子的高齡產婦也越來越多,經常有40多歲來生孩子的,高齡初產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們的剖宮產率。還有幾代單傳,花了十幾萬做了好幾回試管嬰兒才成功懷孕的珍貴兒,這些都增加剖宮產率。對了,提起試管嬰兒,動不動植入23個受精卵,直接導致雙胞胎多了,大多數也得剖。最後,還有人情問題,有時候上頭下來的口頭指示比紅頭文件還有執行力和威懾力,手術的時候連院長都要親自到現場關照的產婦,豈是咱們一介草民能控製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