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一:中國人的怨氣從哪兒來(1 / 2)

“不講理”製造了深層矛盾

中國據說已經崛起,這並不是空穴來風,過去30年取得的經濟成就,在全世界可以說首屈一指。中國徹底改變了自己的麵貌,不再是窮困和饑餓,不再受人欺侮,也不再是“東亞病夫”。在世界曆史上,很少有這樣的大國在這樣短的時間內發生這樣快的變化。特別是中國從改革開放前“閉關鎖國”的狀況,變成了全麵開放、人民享有很大自由的國家。和世界上不論是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比起來,中國的經濟成就令人羨慕。俄羅斯、日本、東歐、拉美,更不用說非洲國家,無論生活的提高、政治的進步,還是國際地位的提升,誰也比不上我們。當然,我並不是說我們已經很好了,已經是先進國家了,我是說,我們進步的速度確實叫人大為驚異。30年前任何人做夢也想不到有今天這樣的局麵。

可是同樣叫人喪氣的是,社會的怨氣特別大,社會的矛盾也特別多。百姓在互相交談中,在網上的評論中,很少有人感到滿意,倒是牢騷特別多,還有所謂的“中國崩潰論”。馬路上吵架的人也多,火氣大,動不動就想打架。政府大概也有同樣的感覺,很怕社會不穩,把穩定視為壓倒一切的目標。每逢國家有慶典,比如十一閱兵、奧運會開幕、人大開會,就成了警察最忙的時候,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連老太太都被動員出來巡邏,商店裏連菜刀都不許隨便賣。這樣的情況在全世界恐怕也可算是獨一無二的。一方麵大家生活都改善了,另一方麵怨氣又這麼大,到底是什麼原因?外國人對此覺得無法解釋,我們自己也說不太清楚。

比較普遍的說法是貧富差距造成民怨。這不能說沒有根據。貧富差距到處可見,而且給人的眼球和神經很大的刺激。民怨加劇是和經濟增長同時發生的,它是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結果。收入的不平衡隨著經濟增長而加劇,因此不平衡造成的不滿也同樣在加強。當前全國上下都注意如何緩解貧富差距,把克服收入不平衡看成緩解民怨一個最主要的方麵。

可是客觀地比較一下,這個結論怕經不起檢驗。收入分配的不公固然可能引發怨氣,但是也未必,這同時取決於一係列其他因素。最可比的是香港地區。香港同樣是中國人,文化傳統是一樣的。相距不到100千米,每天都有幾十萬人出出進進。香港的基尼係數比內地還高,2002年時是0.45,現在上升到了0.5。內地的基尼係數是0.45,分配比香港還更公平一些。內地相對較高的基尼係數主要是城鄉差別造成的,僅僅看城市或僅僅看農村,各自的基尼係數都不到0.4,但是把二者合起來,不平等就特別大了。香港沒有農村,它是一個城市地區,不存在城鄉差別,可是收入差距比有城鄉差別的內地還要大。香港的麵積又非常小,沒有地區間的差別。不像在內地,東西之間自然條件有非常大的不同。這說明香港的收入不公完全是人為的。而內地的分配不公部分是自然造成的,基尼係數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香港,距離很近的人之間收入的差別這樣大,比起遠隔千裏之外的人同樣的差距,引起的感受是極不相同的。可是在香港收入差別並沒有引起社會的不穩或很大的民怨。的確,香港也有它自己的問題,曾經發生多次幾十萬人的大遊行和靜坐示威。但主要不是因為收入分配,而是政治原因。內地則不同。

民怨大的另一個說法是貪汙腐化。可是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遠不是最腐化的國家。政府腐敗是發展中國家的通病。全世界最腐化的國家集中在非洲,其次是南美洲。比較起來東南亞算好一點的。就拿我們的近鄰來看,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尼泊爾、泰國、柬埔寨、越南、俄羅斯等,它們在透明國際的廉潔排行榜中除了馬來西亞比我們好,其餘都不如中國。中國排行第七十多位。印度、泰國排在第八十多位。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尼泊爾、柬埔寨都排在第一百位以後(2009年數據)。這些國家有沒有民怨我不知道,也很難調查。但是從國際上大部分學者對中國社會的觀察可知,中國的確是問題最多的國家之一。經濟雖然很好,前景很不確定。問題不在經濟上,而在社會中。

中國的民怨來自何處?我的直觀感覺是社會正義的缺失。正義缺失是什麼意思?簡單講,就是不講理。古語說“有理走遍天下”。可是現在,不跟你講理,所以有理沒用,有武力倒是有用的。不講理的人什麼社會裏都有,中國的特點是某些政府官員不講理,不主持正義,所以不講理變成了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