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商鞅變法(1 / 2)

齊威王當了霸主以後,各國紛紛前來朝貢,隻有西方的秦國沒有來。原來,秦國地處西麵,又因各方麵都比中原各國落後,因此常被其他諸侯國看不起,並不怎麼來往。

周顯王八年,秦孝公即位。他決心變革這種外受強鄰欺壓,內被貴族逼迫的狀況,因此便下詔尋求能夠使秦國富國強兵的人。不久,一個叫衛鞅的年輕人應征從魏國來到秦國。

衛鞅姓公孫,名鞅,原是衛國的一個沒落貴族,他看衛國弱小,不足以施展他的才華,就在魏國當了好些時候的門客,也沒受重用。衛鞅正在鬱鬱不得誌的時候,忽然聽到秦孝公招聘人才,他決心到秦國來。

衛鞅到了秦國,托人介紹,見到了孝公,並把他的一套富國強兵的道理和辦法給孝公講了一遍,他說:“一個國家要富強起來,就必須重視農業生產,這樣,老百姓有吃有穿,軍隊才有充足的糧草;要訓練好軍隊,做到兵強馬壯;還要賞罰分明,種地收成多的農民、英勇善戰的將士,都要鼓勵和獎賞,對那些不好好生產、打仗怕死的人,要加以懲罰。”

孝公聽得津津有味,廢寢忘食。幾天之後,孝公決定依照衛鞅的建議實行改革。

這個消息一傳開,貴族大臣們都一起反對。他們以祖宗之法改不得為由向衛鞅發起猛攻,說衛鞅提出的新法是“謬論”。衛鞅理直氣壯地駁斥他們說:“自古以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法令,墨守成規、因循守舊隻能使國家被時代淘汰,從而滅亡。”衛鞅舉出大量從古到今的事實,說明變法的必要,把那些大臣駁得啞口無言。孝公聽說他把大臣都駁倒了,就任命衛鞅為左庶長,授予他推行新法令的大權,並且宣布:誰再反對變法,就治誰的罪。這樣,那些大臣都不敢吭聲了。

衛鞅怕新法令沒有威信,就想了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來長的木頭,旁邊貼了張告示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賞他十金。”不多會兒,木頭周圍就圍滿了人。但是眾人都不相信扛根木頭就有這麼重的獎賞,結果沒一人去。衛鞅看沒人扛,又把獎賞提高到五十金。這麼一來,人們更疑惑了。這時隻見一個粗壯漢子分開人群,跨上前去,說:“我來試試。”扛起木頭就走。許多看熱鬧的人,好奇地跟著,一直跟到了北門。隻見衛鞅誇獎那個大漢說:“好,你能夠相信和執行我的命令,真是一個良民。”隨後就把準備好的五十金獎給了他。這事兒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相信衛鞅不是那種信口雌黃的人。

周顯王十三年,衛鞅的新法令公布了。主要內容有:

第一,加強社會治安。實行連坐法,把老百姓組織起來,五家編為“一伍”,十家編為“一什”,互相擔保,互相監視。一家犯罪,九家都要檢舉,否則十家一起判罪。檢舉壞人有賞,窩藏壞人處罰。外出必須攜帶憑證,沒有證件各地不準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