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一大早就出門了。這太陽才剛出來沒多久,胡同口下棋的大爺們已經把攤兒支起來了。一群鴿子從鴿灰色的屋頂上飛過。李爺爺家就在這無名胡同裏一個不大起眼的門後麵。
紅漆木門上還貼著過年時的春聯,頗帶些鋒芒的魏碑寫出來的卻是四平八穩的吉祥話。
我正端詳呢,門開了。
李爺爺招呼我說:“來啦,怎麼也不敲門?”
我笑著問了句:“李爺爺好。”又說:“剛在看您家的春聯,正要敲門呢您就出來了。”
“那是李元寫的。”李爺爺也看了一眼那春聯,和藹地笑了笑。“快進來吧”
一進門是個方方正正的小院兒,大概擺了些木桌藤椅。靠近院牆的地方長著一株正在落葉的海棠樹,有好幾顆將熟不熟的柿子掛在另一棵更高大的樹上。院子東南的角落擱著個落了點兒灰的鴿子籠,上麵是努力攀爬的葡萄架子。此外就還剩下能種些花草的空當。
雖然打掃得很幹淨,但的確能覺出是有些時日沒人住了。
看樣子這是兩個院落的大小套房子,屋後應該還有一個院子。
堂屋的裝修有些出乎意料的現代化。
尹奶奶正坐在沙發上,見我來了就要站起來。我趕忙過去扶住她:“您快坐下,還非得起來幹啥”。她扶著我的胳膊坐下後,拍了拍我的手。我順勢把手上拎著的袋子往前遞了遞:“尹奶奶,這是小湯山的有機蔬菜,您嚐嚐。”
尹奶奶沒接,正要說我,就聽見李爺爺在邊兒上替她說了。“來就來了,幹什麼破費。”
我把袋子靠著桌角擱下,一本正經地說:“這您就不知道了。我朋友在小湯山有機食品基地工作,這是她親自摘的,我親自拎過來的。中間沒有任何商家經手,那是一點兒都不破費,還綠色環保健康安全有保障。”
向來沒有空著手上人家的道理,可也沒有晚輩給長輩送東西的。於是我特意說明了裏麵就是點兒蔬菜瓜果。東西不貴,這就算是孝心。
二老都笑了起來。
“你這孩子,也不怪你奶奶說你皮。”尹奶奶被我逗樂了,指著那兜兒菜說,“那中午就吃你帶來的菜吧。你也留下,正好一塊兒嚐嚐這綠色食品。”
我忙推辭道:“那多不好意思,不給您們添麻煩了。”
“不麻煩,我們中午也要吃飯的。”
李爺爺也在一旁點點頭:“你要是沒什麼事兒就留下來一起吃吧。”
看來這頓飯是拒絕不掉了。我於是笑眯眯地應道:“多謝尹奶奶,那我可就有口福啦!”
隨後尹奶奶說去聯係做飯阿姨今天的食材已經有著落了,我則是跟著李爺爺進了他的書房。
李爺爺的書房在房子的緊裏邊,我目不斜視地經過了好幾間屋子。
書房倒是符合四合院的特質,布置的古色古香。紅木的長書桌,聳立的書櫃和端正的太師椅,甚至是矮幾上擺著的茶壺,都帶著鮮明的時代和階級特色。
李爺爺讓我先坐,他去倒茶。我推辭未果,就老老實實坐了下來。
書房正對著後院,窗戶外種著一棵金桂和一棵梅樹,滿屋都是桂花香。秋日的陽光被樹梢搖晃著,樹影婆娑的讓人心生好感。
我下意識地四處看了看,掃到了書桌上擺著個相框。
“那是李元。”李爺爺的聲音從背後傳來。他把茶杯擱在了桌子上,然後把相框朝我轉過來。“是他小時候的照片了。這孩子長大以後就不愛照相了。”
我聽出李爺爺話裏的懷念,接茬兒:“大家都一樣。我小時候也是照片一大堆,長大了以後就很少照相了”。說著我打量了一下照片。那上麵李元大概十歲左右的年紀,那開始有了些棱角的臉上卻沒什麼笑容。我印象裏李元跟我挺玩兒的來的,倒是沒想到長大一些後會這麼苦大仇深的。
“那次他剛從什刹海體校出來,我和他奶奶帶他去北海看菊花。”
“我記得小時候我倆說過想一起去什刹海體校練武術的。不過我住的遠,就沒去過。”我問李爺爺,“李元後來去練武術了麼?”
李爺爺擺了擺手。“從你家走後元元一直跟著我們在廣西生活,在和他爸爸去日本前才回北京住了一段時間。”我點點頭,李爺爺接著說,“他一直想去看你的。但是我們家裏有些事情沒有處理好,就一直耽擱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