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年,溫澤開始大批量地提拔、重用漢臣。
加封張廷玉為保和殿大學士,兼總理事務大臣;因“治水有功”,加封高斌為文淵閣大學士,仍兼管直隸水利河道工程事務。劉統勳任都察院禦史;張廷玉之子張若靄任宣傳部尚書,兼內閣學士;原日講官陳大受任命為內閣學士。
不止朝內,在各個省份也任用了不少漢臣。在滿八旗官員不滿正要上奏之時,又迅速為訥親和鄂爾泰分別加封了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反正又沒有太子,隨便怎麼封,溫澤心裏暗戳戳想。訥親和鄂爾泰又何嚐不知道,但對於臣子,皇上不論賞罰那都是隆恩。
當然這是萬萬不夠的,他又提拔了吳達善、傅恒、訥爾布等人,這些人雖是旗人,但都是溫澤的親信。
溫澤在朝堂的一係列措施,引來不少人的關注,其中就有甄嬛。
甄嬛深知原身的脾性,她也明白原身在掌握大權之後,為了保障自己得來不易的權力,很有可能會對前朝的群臣進行處理,鏟除掉一些反對他當時登基的朝臣。
而甄嬛為了讓自己在前朝有一些依靠,因此便在同族宗親中選擇了訥親作為重點培養的對象。為了讓訥親在前朝掌握權力,太後以身份壓製溫澤,讓溫澤重用訥親。
至於訥親與甄嬛的關係,說起來也確實有。訥親的曾祖父是“清初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鈕祜祿·額亦都,額亦都與甄嬛的曾祖父額亦騰是親兄弟。
訥親此人,性格並不討好,為人十分囂張,朝中的許多大臣都十分不喜歡的訥親的性格。鄂爾泰抓準了這兩點,在溫澤的授意下訥親打擂台。
溫澤給鄂爾泰權力。鄂爾泰又與高斌較好,鄂爾泰的次子續娶了高斌的次女。訥親對鄂爾泰可以說是恨得牙癢癢,但是卻拿他沒辦法。
這也是現在的甄嬛在後宮不喜皇後琅嬅、貴妃高晞月和嫻妃如懿的原因,前兩者的弟弟、父親是皇帝用來針對她在前朝支柱的矛,她哪裏能喜歡得起來。
至於如懿就更別說了,前有如懿的姑母烏拉那拉氏,後有如懿的父親訥爾布,她沒事事找如懿的麻煩已經夠好了,叫她抬舉如懿,做夢!
前朝風向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後宮的興衰,君不見皇後和貴妃、嫻妃的關係也有所緩和。琅嬅和如懿都是聰明人。
兩個人都清楚,無論皇上的下一步動作是什麼,此時都是關鍵時刻,她們不能影響皇上的大事。三、四年了,兩人早摸清楚皇上登基以後的大脾氣。
政事是皇上心裏的首位,誰都比不過。但兩人都頗為滿意,至少皇上心中的首位不是對方。
高晞月雖然不聰明,但這麼多年,早也學會了看人眼色,何況母親進宮看她時也說了,父親不求她有多大榮寵,安安穩穩就行。
更何況皇上對她也是寵愛,她便日日窩在鹹福宮擼貓,哦對了,貓是皇上送的,叫元寶。高晞月頗為自豪,皇上就送了她一個人!
後宮和諧是此刻的甄嬛最不願意看到的,因為她怕溫澤劍指的不僅是訥親,還有她自己。於是她迫切地將白蕊姬推向皇帝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