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言情小說,盡在言情後花園。請記住本站:言情後花園www.yqhhy.cc
紀曉嵐
又名:紀昀,文達公,文達]字曉嵐,號石雲、春帆,河北獻縣人(1724~1805)。乾隆19年中進士,又授為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因學識淵博為乾隆賞識。曾因為親家兩淮鹽運史廬見曾有罪受到株連被發配到新疆烏魯木齊,後召還,乾隆以土爾扈特歸還為題“考”他,命他為《四庫全書》總纂官,至乾隆46年完成,耗時十年。次年擢升為兵部侍郎、左任都禦史、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職務相當於大臣),死後諡文達。著有《閱微草堂筆記》,其後人整理有《文達公遺集》。
魯迅論紀曉嵐及《閱微草堂筆記》(見《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二篇《清之擬晉唐小說及其支流》)
《聊齋誌異》風行逾百年,摹仿讚頌者眾,顧至紀昀而有微辭。
《閱微草堂筆記》雖“聊以遣日”之書,而立法甚嚴,舉其體要,則在尚質黜華,追蹤晉宋;自序雲,“緬昔作者如王仲任應仲遠引經據古,博辨宏通,陶淵明劉敬叔劉義慶簡淡數言,自然妙遠,誠不敢妄擬前修,然大旨期不乖於風教”(20)者,即此之謂。其軌範如是,故與《聊齋》之取法傳奇者途徑自殊,然較以晉宋人書,則《閱微》又過偏於論議。蓋不安於僅為小說,更欲有益人心,即與晉宋誌怪精神,自然違隔;且末流加厲,易墮為報應因果之談也。
惟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複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
《灤陽消夏錄》方脫稿,即為書肆刊行,旋與《聊齋誌異》峙立;《如是我聞》等繼之,行益廣。魯迅《聊齋誌異》傳說趣聞
清代才子紀曉嵐,乾隆年間進士,從編修、侍讀學士累遷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編纂官十多年,晚年著有《閱微草堂筆記》24卷,享有與《聊齋誌異》並行海內外的盛譽。他文情華瞻,慧黠敏捷,是個對句奇才,天地萬物、古今詩賦無不可入對者,信手拈來,出口成趣,渾若天成,其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夫讓人歎為觀止,關於紀曉嵐對聯的故事,筆記、野史中多有記載,在民間也流傳頗廣。
有一年冬天,紀曉嵐跟隨乾隆南巡至白龍寺,適逢寺僧鳴鍾。莊嚴古刹,鍾聲悠然,乾隆詩興大發,揮筆寫下"白龍寺內撞金鍾"七個大字。紀曉嵐見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從容揮筆對上下聯:"黃鶴樓中吹玉笛"。乾隆當即拍手稱讚:"佳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