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國立書院是一個神奇的書院。他成立了三百多年,貫穿兩個朝代。
從榮宸太子赴天啟後,國立書院的畢業生,不僅天啟承認,西梁也承認。
科考製度中,應考錄取的學生大半都是多年寒窗苦讀的學生。他們除卻用心考試的科目,兼學些詩詞琴棋外,對國家和社會的真實麵貌並不了解。門閥家的子弟可以直接做官,或許還有些家族的耳濡目染;大多數中了的進士舉人,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對實際政治完全陌生。
天啟的選官製度,進士是殿試後直接任命放官;所以都去參加殿試,既無等官做的,也無再進學的;舉人是排隊等候派官,最高不得超過知縣,多數等不到,或繼續考試,或去坐大官的幕僚。
國立書院等於就是這些進士舉人的公務任前培訓班。進士不需考試,可直接進學,國家保留官職,並發月俸;舉人、門閥子弟需考一門主科,甲等可進學,學費自理;秀才、捐生、蔭生需考6門主科,6門全部甲等可進學,學費自理。學製均為三年。
捐生需捐贈200兩給禮部,取得同秀才資格;蔭生是父親七品官以上、祖父五品官以上,含七品、五品,取得同秀才資格。
門閥子弟需是父親子爵以上,祖父侯爵以上,含子爵、侯爵,取得同舉人資格。
能通過國立書院6門課甲等的秀才、捐生、蔭生從未出現,如有這個本事,舉人進士也中過了。
金躍當了院長後,改良了這個政策,設立秀才、捐生、蔭生的短期培訓班,短培班學製一年(去除年假,實際9個月),學費每年需千兩銀子。很多人為了結交未來天啟的官員,紛紛將子女送來短培。
從此,國立書院雖然是國立,卻不要戶部一兩銀子。優秀畢業生也有很多對學院進學捐款,書院的膏火費因此十分豐厚。膏火費即獎學金、助學金。
國立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天啟各行各業發光發熱,馳名海外。西梁也認可國立書院的畢業生資格,並作為優秀人才允許落戶。
沈雲羅舉人過後,就開始著手準備國立書院的考試。她是武舉,入學考的是劍術,一點都不用擔心。要擔心的是國立書院嚴格的學期內考試製度。
國立書院每三年一次春招,一屆三年,在本國鄉試之後。天啟每三年選拔3000名舉人,文武舉人對半,各1500名;每三年選拔360名進士,文武進士對半,各180名。
進國立書院的舉人、進士不得超過35歲,隻招新中的舉人進士,人數控製在300名左右。進書院後,每年為一學年,冬天從臘月開始放3個月年假,春天開學。
為避免年假瘋玩不學習,沒有期末考試,每年開學後進行摸底考試,最後畢業考一次。也就是說,學生們通過入學考之後,還要考3次摸底考試,1次畢業考試,順利通過者即可畢業。嚴進嚴出,好中選優,整體畢業通過率約為6成,這也是國立書院畢業生名揚海內外的一大原因。
沈雲羅作為武科生,每年摸底考,主科為武,6門必須全部甲等,副科為文科和常科,12門全部乙等以上,含乙等。出現主科乙等或副科丙等,每年有1次補考機會,三年可疊加使用。出現丁等,自動退學。
若是文科生,則文科6門必須全部甲等,武科和常科全部乙等以上,含乙等。出現主科乙等或副科丙等,每年有1次補考機會,三年可疊加使用。出現丁等,自動退學。
如果沈雲羅能順利考入國立書院並畢業,她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子女這樣的直係親屬可以隨她落戶西梁,配偶也可落戶1人。
沈若千回歸西梁的希望就寄托在女兒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