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畢業生分配(3 / 3)

東橋鎮雖然是個大鎮,但人口也就兩萬來人。政府裏麵加上各村的返聘人員,這吃“皇糧”、領“軍餉”的人員有六、七十號,中學裏麵則有二、三十號人,各處小學的教師人員則更多,加上民辦老師,超過了四十,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百分之六左右的速度遞增。這些公職人員的基本工資均屬於市(區、縣)財政統一解決,但福利以及一些編外的聘用人員的費用開支則由鄉鎮自己解決。

這誰都清楚,鄉鎮無財政,能收繳到的僅有的一些稅費均要上交給縣(市、區)財政,其費用開支隻能在“鄉統籌”裏麵解決,但這個“鄉統籌”是有限度的,不可無序增長。因此,人員的增加不光是受到編製的限製,也還要受到經費的限製。如此,哪個單位也不想超編使用人才,增加負擔。

東橋鎮地處南水平原,號稱“南溪糧倉”,以生產糧食為主。由於技術落後,資源資金有限,雖然臨近國道,但對經濟發展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隻不過是為人們外出打工提供了一下交通便利,再就是有一些零星的“馬路經濟”,適宜小商小販們向過往旅客推銷一些食品類的小商品,增加一點微薄的收入。

這批“新鮮血液”到了各自的單位之後,便開始交往,熟悉環境。首先就是拉關係,找老鄉,找校友,再加上老同誌對新同誌也比較熱情,沒幾個回合下來,“新鮮血液”們便跟“新前輩、老前輩”們混熟悉了。

關露萍與孔麗珍是本土人士,中心小學裏暫時提供不了住所,她們便投靠在街道上各自的親戚家中,暫時棲身。中學裏有一些廢棄的教室,學校裏暫時修繕改建了一下,作為青年教師的單身宿舍,因此,林茂根和薑彩雲二人一來學校報到,學校便為他們安排了宿舍。薑彩雲是一個人一間,而林茂根則是兩個人一間,和一個名叫範鋼的青年男教師合住。範鋼也是南溪師專的畢業生,比林茂根早兩屆,跟薑彩雲是同鄉,也是河山鄉人。範鋼以前在師專學的是中文,由於學校裏缺外語教師,領導便讓他暫時帶初中一年級中兩個班的英語課。如今,薑彩雲來了,人家是正宗外語係的畢業生,教授英語課的這副擔子便可轉交給她了。

開學前,學校已經作了調整,讓範鋼擔任初中一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並“改邪歸正”,改教語文,薑彩雲則擔任了兩個班的英語課。

再說鎮政府裏麵,由於住房緊張,新來的同誌沒地方安排,便讓大家擠一擠,將原先的一間小會議室騰了出來,擺了四張床,調劑了兩個男同誌過來跟賀文彬與符躍華二人一起住。這樣便空出了一間房間,讓給了鄧玉湘住。

這也是女士優先,發揚男同誌不怕苦不怕累的男子漢精神,四位男生心服口服,沒有怨言。因為那間小會議室裏麵有一台彩色電視機,是為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現在成了這四個男青年的專用品,這四個男生何樂而不為!並且閑得無聊的時候,四個年輕人還可以湊成一桌,打打“拖拉機”。

那個年代不像現在這樣,有液晶電視、有手機、有電腦,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電視機並沒有完全普及,彩電則更是奢侈品。因此,範鋼、林茂根和薑彩雲等人便會經常來到鎮政府找這幾個年輕人閑聊,看電視,評論一下劇情,偶爾也打打“拖拉機”,熱鬧一番。這鎮政府就在鎮中學旁邊,來往很方便。也是因為這台彩電,將這幾個年輕人的距離越拉越近,關係越來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