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露萍與孔麗珍是東橋鎮本地的兩個女孩子,均畢業於南川師範。師範生的畢業分配一般麵向的是小學,且原則上是回本土任教,這關露萍與孔麗珍二人被分配到東橋鎮的中心小學也很正常、很幸運。當然,這師範生若條件好、關係多,也有被分配安置在市區的小學任教的,這就得看你的手段與關係了。
河山鄉跟東橋鎮緊鄰,一個是在國道的西麵,一個則是在國道的東邊。因此,鄧玉湘與薑彩雲分配到東橋鎮也可以說是得到了一些關照。女孩子嘛!離家近一點來往便方便一些。
這一批畢業生來單位報到有早有晚,最早的便是林茂根、薑彩雲、關露萍與孔麗珍四個人,因為學校要開學,因此,這一批畢業生是市裏第一批安置工作研究的對象,其他的畢業生便要晚一些時候。
往年分配,因為急需人才,畢業生還沒畢業,各級政府便開始張羅分配的事了,現在,因為僧多粥少,這分配安置的事便是一件頭痛的事,因此,領導們的積極性便銳減,一拖再拖,直至拖到不能再拖的時候才硬著頭皮強行辦下去。
改革開放已是十多年了,國家從各個方麵培養的人才也不少了,各級各部門早已是人才濟濟,乃至人滿為患。雖然人多好辦事,但人多也可能造成人浮於事,最終也就會導致一部分人無所事事,進而生事、鬧事,這便是個麻煩事。因此,各個單位表麵上是積極申請人才,實際上是叫苦連天,無可奈何。尤其是政府部門與學校,屬於分發“鐵飯碗”的重災區。
而另一方麵,一些企業(主要是指國營企業)因為需要技術革新,缺乏高尖端的人才,卻又無人問津。以前,企業國有,大家吃的都是“皇糧”,也就無所謂企業與機關,現在不同了,企業有停產倒閉的跡象,有時常發不出工資的事例,這可不是人們所企盼的,因此,企業跟“鐵飯碗”越離越遠,甚至是“鐵飯碗”的反義詞了。因此,一涉及到分配,誰也不願意提企業,況且,企業也有困難,資格也有限製,接收不了,因為這高校與大中專的畢業生屬於幹部係列,而企業招聘的一般是工人編製,管理製度與來源渠道不盡相同。當然,有些企業他也有幹部編製,比如一些公司或金融機構,事實上,這些單位已經劃入了畢業生分配的接收單位係列。那些學企業管理與經濟管理以及建築、醫藥等專業的畢業生為了進城早已將腿邁向了這些領域,並習以為常了。
之所以各級政府部門與各類學校會成為分發“鐵飯碗”的重災區,是因為各地均有屬於自己本土的“黃埔軍校”,像南溪師專、南溪農校、南溪醫學院、南川師範、南溪文藝學校等等,這些學校均是南溪地區的“黃埔軍校”,包括省裏的農業大學、師範大學、醫學院,因為畢業生逐年增多,也被列入各地的“黃埔軍校”範疇。這些畢業生的分配問題,基本上是屬於屬源地自己解決,“出口外流”的寥寥無幾。所以,一般的政府部門及各類學校裏麵,尤其是下麵的鄉鎮,你若要問別人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十之四、五人家會答複你說是“黃埔軍校”係列的,也就是省裏的農業大學、師範大學、醫學院,以及南溪地區的南溪師專、南溪農校、南溪醫學院、南川師範、南溪文藝學校等等。若按常規的速度推算,再過二十年,鄉鎮一級的,政府裏麵基本上是農大與農校的畢業生,而各地的中、小學裏麵則基本上是南溪師專、南川師範的畢業生,當然、師大的也有一些。這便是這個年代的一大特色。但不管怎樣,畢業了,那就是人才,就可以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政府有義務安置大家,引導大家,正確任用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