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朝無論國力、地域、版圖都是各國之最,周邊小國這般挑釁,乾皇怎會坐視不理?
宋寒霜眉頭緊鎖,邊關一旦起戰亂,且不說戚燼身為當朝將軍,必然會被推往前線。
就乾皇那點心思,隻怕也願意戚燼死在邊關,對他而言,這看起來順理成章,也省心。
而戚燼處在必須上陣的位置,縱然他武藝高強,孰知,會不會在殺敵過程中遇到危險?
眼見宋寒霜憂心忡忡,常韻聽即心疼又無奈,可與戚燼訂婚,這些就不可避免。
“這件事情你不能插手,也沒有插手的能力,聽娘的話,做你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宋寒霜點點頭,現今西域的境況如何尚不得而知,也唯有走一步算一步,靜觀其變。
“嗯,女兒明白,隻是城外那些流民,還需母親幫母親照看,女兒還需借府上的人。”
城外流民的問題,一時半會還不能解決,單憑宋寒霜自己,事情做不全。
“唉,你這孩子,娘知勸不住你,你想做什麼,隻管去做就是,你不說,娘也會讓人跟著你。”常韻聽無奈地搖了搖頭城外的流民,她縱不點頭,宋寒霜也會想法子去做。
宋寒霜心中不安,而另一邊,乾皇得知北邊起戰事,當場震怒,立即命人召見文武百官進宮議事。這回宋寒霜想錯了,北邊的事被瞞的極好,乾皇確實不知情。
“諸位愛卿可真是朕的好臣子,邊關出了此等大事,竟然無人知情,你們沒什麼解釋?”
殿中文武百官皆垂首,無人敢應答,邊關已起戰事,而他們渾然不覺乃是重罪。
無論直接或間接與他們相關,他們都難辭其咎。皇帝的視線在眾臣中掃了一圈,然後落在二皇子身上,語氣不帶一絲情感幽幽開口:“清兒,你如何看待此事?”
如今幾位皇子,皆未封王,故而在朝堂上,乾皇便會直接稱呼幾位皇子的名字。
晏檀清自文武百官中站出來,正色道:“兒臣以為,那些邊關流民不過是在扯謊。”
晏檀清每個字都擲地有聲,乾皇眼睛微眯,並未開口,等著他接著往下說。
“若是北邊真有戰事,為何他們能逃出來?而除了大越之外,再沒其他地方有事。由此可見,他們分明是在扯謊。邊關有小國挑釁是真,但事情斷沒有嚴重到如此地步。”
他能如此斷定,認為事態根本不嚴重,並非是因這些流民能逃來元京。
隻因駐守邊關者為他的人,一旦他的人被降罪,他也會受牽連,那就不能有任何錯處。
既然元京沒收到消息,他就可一口咬定,邊關事態並不嚴峻,不過如此而已。
乾皇一共有九子,其中二皇子與三皇子最為出挑,可時日一長,便發覺並非如此。
二皇子生母為皇後,因此時常在乾皇麵前點眼,業務能力不算差,就是獨斷了些。
就如眼下,為了能把自己摘幹淨,不受牽連,邊關動\/亂這等要事,他也能說得雲淡風輕。
二皇子說罷,殿下的臣子皆垂著頭,一副他說的不錯的神色,隻不過無人敢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