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第162章 對於局勢的看法(1 / 2)

沉默,先讓氣氛沉下來,陸語恬不急著表達自己或者改變對方。

“你是怎麼看的?”老沙拉問道。

“我的看法,重要嗎?”陸語恬饒有意味的問道。

“我想聽聽外人的想法。”老沙拉說道。

聽到老沙拉這麼說,陸語恬心裏一陣的膩歪。滿滿的大國沙文主義感,除了自己都是小弟,隻有自己家的事情才叫事情,別人都得聽自己的,不停就要挨揍,就算揍不了,也要在思想和言語上把別人貶低一番。

“外人?您太把羅刹國看的太高了吧。”陸語恬諷刺道。

老沙拉沒想到陸語恬這麼敢說,即使羅刹國今天就分裂,那也是世界第二的體諒,一個剛剛從農業起步的二流區域國家的人怎麼敢和自己這麼說話。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陸語恬說了一段《道德經》的內容,笑吟吟的看著老沙拉。

“你說的華夏傳統經文,我不懂。”老沙拉雖然中文說的順溜,可對華夏的典籍了解的不多。

“水無形,隻有適應各種的環境,不爭,才能無憂,才能走到最後。”陸語恬說道。

“這和我們今天說的話題有什麼關係嗎?”老沙拉還是不懂。

“自大蒙蔽了你的眼睛,也讓你們的思想僵化,沒辦法適應新世界的變化,才會做到這一步。”陸語恬說道。

“我們的思想僵化,我倒要聽聽你的高見。”老沙拉被諷刺,反而來了興趣。

“我想知道,對於這次‘叛變’,你有什麼想法?”陸語恬問道。

老沙拉笑笑不說話。

陸語恬心中明了,不說話也是一種態度。

“你認為戈爾德改革能成功嗎?”陸語恬接著問道。

老沙拉收起笑容,臉上全是憂愁。

“看樣子下一任就是葉傾,你認為他能帶領羅刹國的人民走向強大嗎?”陸語恬繼續問道。

聽到這裏,老沙拉一臉愁容。

“為什麼不是自由?”老沙拉突然問道。

“你相信自由嗎?”陸語恬反問。

這個一個哲學問題。

“現實的個人”是自由的主體。終其一生都在為實現人的解放與自由而不懈追求,正如馬在其中學畢業論文中強調的那樣:“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理論不是空中樓閣,是現實地能為人予以指導的理論,因此說,自由的主體是“現實的人”。問題是“人”或者說“現實的人”又是什麼呢?鑒於此,通過長期的探索和考究,逐漸對“人”的這一概念進行了深入的把握:博士論文闡述的“自我意識”主體思想;在《萊茵報》工作期間闡述的“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類本質”;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談到了人的類本質問題——“自由自覺的活動”;以及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出“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德意誌意識形態》中明確指出“有生命的個人”、“現實的個人”,等等。由此,清晰的詮釋了“現實的個人”——全部人類曆史的首個前提。“現實的個人”作為實踐唯物主義的根本出發點,充分體現了對自由主體的理解,一生為之奮鬥的方向就是要實現人類的自由,使那些不自由的個人得到自由。

想到自己曾經曆過的教育,想到自己曾親手寫的加入組織的申請書,想到自己曾發起過的各種變革,;老沙拉不禁陷入迷茫,到底什麼才是曆史,自己的過去和未來到底意味著什麼。

“你自己已經有了想法,很多東西我沒辦法給出答案,可是,我可以幫助你保留一點火種。”陸語恬趁著老沙拉陷入困惑說道。

老沙拉眼神茫然,仍表現出一個上位者應有的能力。

“你想要什麼?”老沙拉問道。

“一些資料。”陸語恬輕生說道。

“資料?”

“對,一些基本的資料,我需要它們的幫助。”

陸語恬最初的想法是為華夏弄來一些先進的機械、技術、人才等,但是從布蘭回來的時候,自己從頭到尾分析了整件事的走向和娜塔莎突然消失,明白這些先進的東西不需要自己太過操心。

娜塔莎的消失代表兩種可能,一種是背後的人已經又了計劃,送自己進來不過是掩人耳目。把自己和月薰送到小鎮以後,娜塔莎去執行自己的人物,她不會想到小鎮藏著天大的秘密,甚至是超出想象的東西。第二種是,娜塔莎叛變,也可能娜塔莎本就是雙麵間諜,在兩邊同時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