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10章 身世(3 / 3)

奶奶簡直要高興瘋了,到處宣傳,滿月酒辦得風風光光的,即使身體不怎麼硬朗,也拿著散裝白酒瓶子,一桌地桌地敬酒,尤其是那些背地裏說他家無後的,非要灌人家喝下三杯,趁著酒勁兒,指著腦袋罵幾句髒話。對於家裏是女孩的,就進行一番假惺惺地安慰,鼓勵人家加油,一副小人得誌的模樣。

小凡滿月後不久,奶奶就因為喝了太多的假酒,癱瘓在床,吃喝均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村裏人議論紛紛,都怪奶奶平時對人尖酸刻薄,這是遭了報應了。

然而,小桃是無辜的,卻被要求輟學在家,幫助媽媽照顧弟弟和奶奶。

遠在外地打工的父親已經半年沒有回家了,他說所在的工廠經濟效益比較好,老板比較信任,提升他做了主管,他不能辜負人家,就放棄了回家探親的機會,每月會寄500元錢回家貼補家用。500元如果放在普通的農村家庭興許夠用,但小桃家上有老,下有小,就不那麼夠用了。而且母親因為生了孩子,月子沒坐好,偶爾也會有些小病,需要打針吃藥。

母親的身體剛剛恢複,就又回到村裏的服裝廠,當了一名流水線工人,給外貿做衣服,每個月也僅有1000元的收入。

奶奶在癱瘓之後的第二年夏天離開了人世。走的那天,父親回來了,張羅了叔伯兄弟,七姑八嬸為母親準備了一個體麵的葬禮。

請人紮了靈棚,挽聯寫著“魂歸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憶春風”橫批是“含笑九泉”。農村人大多不太關注寫了什麼,他們更關注供桌上擺了什麼東西。蠟燭香燭、瓜果點心、雞鴨魚肉自然不可少,還有些餅幹零食之類的。

兒孫們身著白色孝服在靈堂後的棺材旁邊守靈,請來兩班響器接力演奏,通常到後半夜的時候,人們都困得東倒西歪,才得以片刻安寧。

次日淩晨,尖銳的嗩呐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同村的人往往都是一個姓氏,一般都要來上禮。20不嫌少,50不嫌多,是個心意。

早飯也是村裏的七大姑八大姨幫忙張羅的,一般都是用大鐵鍋把白菜、豬肉、豆腐、海帶、粉條等,燴成一鍋,起名大鍋菜。

吃完早飯,老少爺們就圍著靈堂看熱鬧,說說死者生前的故事,調侃幾句。等到他家遠房親戚們前來祭拜,就變成了被八卦的對象,誰跟誰以前不對付,誰跟誰離婚了,誰家小孩考上好大學了之類的都會被拿出來說。

大人們熱衷於聊八卦,小孩子們則圍著供桌轉,確定自己的目標,等吉時一到,燭台撤走之後,按照習俗,人們就會搶奪供桌上的食物,小孩們搶些平時父母不讓買的零食就可以開心一整天。

楊家的親戚們披麻戴孝,抬著棺材,將老人的屍體送往事先挖好的墳墓裏,墳墓的結構很簡單,先挖一個長長的洞,再在周圍砌上磚,形成一個可以容納下棺材的空間便可,接著,你一鍁我一鍁,將洞口埋上,這個人便算是入土為安,與世界徹底告別了。

與此同時,家裏就可以開席了,大廚們同時烹飪幾十桌菜肴,每家都會來幾口人,全村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將滿桌子的美味佳肴吃得幹淨,以示尊重。

自始至終,小桃就搬著板凳坐在角落,穿著白色孝服,戴著高高的孝帽,抱著咿咿呀呀的弟弟。她冷眼旁觀著父母在奶奶的靈位前高聲呐喊,大聲啼哭。她有些想笑,但隻是想想,不敢真笑,怕別人說她不孝順。在這樣悲傷的情境裏,她盡量讓自己顯得悲傷,而她的內心深處卻毫無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