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1章 第十一章(2 / 3)

有此解釋,林七的身份可以暫且不論。但她持刀入宮仍是事實。

皇後想把這點搪塞過去,可趙西平卻不依不饒:“那她的匕首,楚二姑娘又作何解釋?”趙西平咄咄逼人道,“你可別說那是楚老將軍的遺物,要日日帶在身上辟邪!”

趙西平的話明顯沒把為國捐軀的楚老將軍放在眼裏,別說是楚卿,連一旁的方嬤嬤和陳嬤嬤都已看不下去。

可趙西平的話雖難聽,卻難以反駁。皇後身為後宮之主,也不好偏心地太明顯,隻好想了個折中的法子,吩咐道:“楚二姑娘今日受了驚嚇,暫且送回鎮南將軍府修養。趙小侯爺不妨也回府找個郎中瞧瞧,免得不慎傷到哪沒察覺,日後落下病根。至於這名侍女……”

皇後頓了頓,蹙眉道:“暫時扣留在永寧宮,待此事查清後發落。”

語罷,擺手趕人。

楚卿看出皇後不會為難林七。但林七的人\皮麵具最多隻能戴十二個時辰,時間久了難免漏出破綻,她不能在永寧宮久留。

楚卿遂叩首,準備為林七求情。可未等她開口,殿門忽然大開。

從殿門口傳來清冷淡漠的話音:“母後不必查了。那柄匕首,是兒臣給楚二的。”

隻見蕭絳站在大殿門口,身上的狐裘大氅落滿冬日的午陽。高大的身軀投下一道頎長的影子,一路從殿門口延伸到楚卿的膝下,像是伴著東風落入凡塵的仙君。

皇後聞言不確定地問:“秉言,你確定嗎?”

蕭絳移步殿內,一路走到楚卿身側。他垂眸打量楚卿一眼,淡漠的眼神看不出絲毫情緒。

楚卿也抬眸,二人的目光一觸即分。不知為何,此時此刻,她竟從這位老對頭的身上,感覺到一種熟悉的心安。

蕭絳道:“楚二不久前不慎落水,受了驚嚇。兒臣便命人尋了一把開過光的匕首,送去鎮南將軍府為她壓驚。但匕首戾氣重,楚二身子弱,不宜貼身攜帶。故而兒臣才命她的貼身侍女隨身佩戴,以祛落水纏身的邪祟。此事是兒臣思慮不周,勞母後費心了。”

楚卿聽得一愣一愣的,心道:她的老對頭可以啊,編瞎話的本事和她有一拚了!

蕭絳已經出麵解釋,皇後自然不會再深究。趙西平知道事已至此,他再說什麼都改變不了結果,隻好堵著一口氣閉了嘴。

可蕭絳卻還沒說完,他冷冷睨向趙西平,忽然質問:“不知趙小侯爺做了何事,竟會被人當作擅闖禁宮的刺客?”

楚卿聞言心中一喜,不愧是蕭絳,一下就能抓住關鍵。

她方才說林七誤把趙西平當作刺客,就是為了把矛頭引到趙西平那一箭上。可惜方才皇後沒接她的話,還好蕭絳懂她。

趙西平被蕭絳一句話問懵,方才還憋著不服的氣頓時泄了一半。雖說那把弓是晉王贈予,並非他自己帶入宮中。但那一箭,的的確確是他所射。

若蕭絳真要深究,他隻怕吃不了兜著走。

皇後知道趙西平那把弓源自晉王,方才也是因為擔心趙西平著急開脫把晉王也牽扯進來,此事會因此進一步鬧大,才沒接楚卿的話。

眼下蕭絳提起此事,皇後便給了趙西平一個台階,道:“罷了,今日還有宮宴。此事就此作罷,楚二姑娘和趙小侯爺都各自回府吧!”又吩咐蕭絳,“秉言,你送送楚二姑娘。”

蕭絳遂道:“是。”

此事暫時終了,楚卿和林七被蕭絳帶出永寧宮。

出宮路上,楚卿幾次想問蕭絳為何幫她,最終都沒開口。微微寒風穿過宮巷,吹的衣擺簌簌作響,二人一路無言,拐出了永寧宮外的宮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