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陳婉秋。因為出生在了晚秋初冬時節,她的父母便給她起了這麼個名字。
一直以來,許多認識她的人都覺得她沒心沒肺,有時候連她自己也是這樣以為的。
沒心沒肺麼?
也許真的是這樣吧!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她在乎的東西,她在乎的人,真的不多。
隻有極少數的人才知道,在她嬌俏的容顏下,埋藏了多少的熱度和溫情。
大學時她能考上S大,其中有很大的運氣成分。自小,她的運氣就不怎麼好,也因而,她覺得,考上S大,是她時來運轉了。
大學時和她同宿舍的三個女孩各有特色,她喜歡她們三個,甚至比喜歡自己更甚。她們一個宿舍四個人,彼此親如姐妹。
她曾經以為,認識她們三個,是上天對她的另一項饋贈。即使嘴上從未說過,但她一直把他們三個人放在自己內心中很重要的位置。
卻不曾想,有一天,這份她一直引以為傲的友情,會成為她生命中無法抹去的傷痛。
她的性子很開放,大大咧咧的。但其實,在進入大學之前,她一直是個安靜寡言的人,或者說,是個淡漠得無欲無求的人。
她生活在一個小康家庭,父親是公務員,而母親是銀行工作人員,家裏還有一個年近八旬的奶奶。
自小,她的父母便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陪在她身邊。她的童年生活裏,奶奶慈愛的笑臉和父母的行去匆匆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正因此,在她前十六年的生命之中,她最親近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那個一手拉扯她長大的奶奶。
她想,如果不是她十六歲時奶奶的那次意外,她也許就不會養成這種安靜冷淡的性子了吧。她的奶奶,她前十六年生命中最親的人,居然因為一場車禍,成了一個半身癱瘓的殘疾人。甚至於,那個曾經給予她無數溫暖的老人,喪失了最基本的語言能力。
奶奶出事以後,她似乎一夜間變了一個人一般。原先的她雖然不太喜歡和別人打交道,但到底還不至於孤僻到那種完全和外界隔絕的地步。可是,在那個她敬如神明的老人再也不能揉著她的腦袋對著她含笑安撫了之後,她變了——變得太快太快,變得毫無征兆。這一切,她的父母發現了,可是,她的父母卻也無能為力。
女兒變成了這幅模樣,他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十六,十七,十八,三年,伴隨著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搖頭歎息和奶奶頭上日益繁多的銀發,她步入了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高三。
其實,對於她這種對學習不是很在意的人來說,高三並不意味著什麼,可是,她無法忘記,在奶奶的眼裏,學習是多麼神聖重要的一件事。想到那個曾經對自己諄諄教導的長輩,她第一次下決心要學好,要考好,為了那個每天有大半的時間是在輪椅上度過的老人。
可是,學習這種東西,真的不是你什麼時候有上進心了想學好了就能學好的。整個高三,她一次次地努力,然後又一次次地失望。原來,讀書不是那麼容易的,考試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做奶奶心目中好學的好孩子,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
即使是如今,回想到自己高三那年的瘋狂,她還是忍不住思緒滿腹。那時候她的勤奮是眾人看在眼裏的,但興許是高一高二時基礎不好,她高三時數學一直學不好,即便是父母多次關照學校的老師要好好幫助她,即便是她時常熬夜到十二點淩晨一點,即便是科任老師屢屢替她複習,數學還是成了她的致命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