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字畫保存最怕見光泛潮,而見光主要指的便是太陽光,用東巴紙糊窗,很好的阻隔了太陽光線,但也造成了室內光線的昏暗。
我摸索著走向燭台的方向,熟練的點燃了蠟燭,然後拿起燈盞,直接奔向通往閣樓的樓梯。
閣樓是木質的,輕輕踩上去,便會發出嘎吱吱的聲響,我緩慢的爬上樓梯,走向閣樓,果不其然,閣樓上除了爺爺的一堆古玩字畫等,別無他物,於是我便學起了爺爺,開始把玩這些古物;但我和爺爺還是有所不同的,他把玩這些老物件是有一定傾向性的,比如爺爺最喜歡把玩的便是他所收藏的一些印璽;我則有所不同,我對待所有的古物都是一視同仁的,幾乎全部都是隨手拿隨手放,因此,從這方麵來看的話,估計爺爺早就發現了私自來閣樓玩的事情了,隻是他沒有挑明,八成就是默認了吧!
和以往一樣我開始在閣樓裏四下搜尋好玩的東西,當我走到一處角落時,忽然我手裏的燈不知被哪裏來的一陣風給吹滅了,四周立刻陷入一片黑暗,現在想來,我的脊背仍是發涼的,令人驚奇的是當時的我卻沒有感到害怕,可能是因為當時我看到,或感受到了足以讓我忘記恐懼的事物......
據科學家所說,當人處於黑暗的環境中時,人的感官會被完全性激活,此時人類感官的敏感度會大大提升,因而可以捕捉到平常狀態下不可能捕捉到的訊息。我依稀記得當時聽到了持續不斷的嗚嗚聲,似乎是空氣流經狹窄的縫隙所發出的聲音,我敢肯定,當時的聲音十分的小,但我卻清晰的辨別出了聲源的方向,於是我俯下身子摸索著走向那個方向,可能是心理的作用,我覺得那段近乎爬行的挪動十分漫長......終於從聲音判斷,我接近了我的“目的地”,我看到,就在聲源的方向,有著一絲光亮,那是名副其實的“一絲”,那處光亮的形狀是線狀,豎直的在那裏。
我向光亮的方向挪去,就在我即將觸碰到那絲光亮時,突然,腳下一空,便直接向那個光線滾了過去,撲通一聲,我被摔了個七葷八素,當我再次反應過來,我發現我已經置身於一個我從未來到過的地方,那是一間密室,這間密室的大概輪廓同我剛剛所處的那間閣樓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這個密室,空間顯然要比剛剛的閣樓大出許多。
兩間屋子的長寬相仿,沒有太大區別,唯一的差距在於高度,剛剛的那間閣樓要矮,在那間閣樓裏,我伸手上挑便可以夠到房頂,但在這間屋子裏顯然,我做不到。
我搖晃了一下腦袋,想讓他更清醒一些,定了定神,我開始認真打量起我所處的“房間”,首先最吸引我的是閣樓頂部一顆散發著光亮的珠子——夜明珠,看來,剛剛看到的光亮便是它發出的,我本想取下屋頂上的夜明珠,但無奈身高約束了我,我隻得放棄取珠的念想,隨後我的注意力便轉到了房間裏的其他東西上,這間閣樓裏的東西相比剛才的閣樓似是沒有什麼特別,同樣是一些“亂七八糟”的古玩,有字畫,印璽,瓷器還有一些看不出的器械,我一一細數過去,終於我發現了不同:相較於之前的閣樓東西的擺設,這件閣樓的擺設顯然要“規矩”許多,很明顯有人對這裏的東西進行了分類,我胡亂的看著,隻不過這次我沒有輕易“下手”。
就這樣囫圇吞棗般,我從這一堆東西的這頭走向了那頭,果然如我所想,沒有什麼特別的,正在我即將失去繼續看下去的耐心時,一見東西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隻見一個盒子懸浮在空中,當然不是無故懸浮,它是由一個白色的繩子吊在了空中,我打算湊近處觀看,正當我靠近時,那個懸浮在空中的盒子突然動了起來,他開始左右的搖晃,起初還是輕微的,隨著我慢慢接近,它擺動的幅度越發大了起來,我也不知道當時我哪裏來的勇氣,可能是好奇心太重,壓沒了應該有的恐懼:我一個箭步衝上去,一下子便抓住了在空中搖晃的盒子,並且順勢扯了下來......盒子終於停止了晃動,我抱著盒子轉向夜明珠的方向,夜明珠的光亮照在了盒子上,我終於看清,我手中的是一個木匣,木匣之上全無半點雕紋。
這和我之前所見的爺爺所收藏的木匣大為不同,之前多見得類似的匣子皆是精雕細琢,什麼紋路都有,猶以植物紋居多,這沒有紋路更加激發了我的好奇心,裏麵到底裝的什麼呢?我翻轉了一下盒身,確認沒有任何“痕跡”,終於下定決心打開了盒子,和我打開之前預想的所有情況皆是不同,木盒子裏盛放的是一個獸紋青銅盒......這個盒子相木盒要小許多,而且扁平,至於其上的紋路,由於光線昏暗,我始終沒辦法看出具體是什麼獸紋,“盒中盒”,好奇心更甚,於是我急不可耐的打開了第三個青銅盒,青銅盒中的東西微微泛著金色的光,從輪廓上看是一枚印璽,這枚印璽相較於我之前看過的那些最突出的特點便是他是扁平的,大小而言如同火柴盒一般,印璽之上雕刻著一隻獸,光線十分昏暗,但不知為何我卻看清了那隻獸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