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章 雙槐樹(1 / 2)

粗略看來,這棵槐樹身圍四米,主幹高達二十餘米,主幹根部生長出四根大杈,每根大杈均是長達十餘米,那形狀如同四條巨龍,分別爬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除此之外,它的樹冠更是大的驚人,覆蓋麵積將近一千餘平方米。

正當我看古槐看得出神的時候,瞎子麵不改色地說道:“此地名為陽城,相傳,唐堯稱帝後,他為讓母親安度晚年,在此修建城池,取名‘養老城’。此地位於九龍河北岸,北岸為陽,後改名為‘陽城’,”。

瞎子轉過頭來麵向我,“您所看到的古槐樹據傳,始栽於唐朝玄宗在位十三年,除此之外,他處還有一棵,隻不過那棵相對較小,關於這槐樹還有一個傳說:相傳玄宗初即位時,勵精圖治,於是天下大治,盛世之相初現,但就在這時,陽城地區方圓百裏卻遭遇連年瘟疫,人心惶惶,玄宗為此不可謂不憂慮,以致徹夜難眠,一天,玄宗如往常一樣在禦書房內秉燭夜讀,忽然窗外狂風大起,風將書房門吹了開,隨後便有一道士模樣的人飄然而進,向玄宗打了一下稽首,那個道人自稱是南華仙人,念玄宗尊天師重義道,特來為其排憂解難。

他口中所說的‘難’,便是這陽城瘟疫,道人言:這瘟疫看似天災實乃人禍,是太宗皇帝打天下時欠下的孽債;李唐天下初定時,當時的秦王也就是後來的太宗皇帝,奉高祖之命平定反王叛亂,在陽城地區曾爆發大戰,戰鬥以秦王為統帥的唐軍勝利而告終,唐軍俘獲藩王軍隊千餘人,經過一番勸說,這些俘虜確是無一人投降,且群情激奮,在秦王勸降之時全程大罵,最終惹惱了秦王,秦王下令坑殺俘虜,於是千餘人,一夕之間,全部被填,期間哀嚎遍野,神鬼皆驚,這些士兵的亡魂怨念難以平息,無法墮輪回,以致四處遊蕩,惡念越積越深,終於,在開元後期爆發瘟疫。

玄宗一向篤信道教,因而對南華老仙的話深信不疑,於是玄宗忙問破除怨念之法,南華老仙撫須說道:這破解之法說來簡單,隻需在皇宮內院移植一棵楊柳,至怨靈作祟之地栽下,這楊柳便可驅邪鎮凶。言罷南華老仙身形一轉便消失了蹤影,玄宗皇帝趕忙上前查看,此時開著的門猛的關閉,玄宗大驚,猛的睜開了眼,卻發現自己原來是做了個夢,但夢境為何如此真實,於是第二天朝上,玄宗讓眾位大臣為其解夢,宰相張九齡便向玄宗解釋說,這楊柳確發可以驅邪避凶,而且據史料載,在陽城地區確實爆發過太宗皇帝與藩王的大戰,最終太宗皇帝大勝......玄宗一聽,立刻下旨即刻挑選宮中楊柳一棵,移至陽城,由地方官吏栽種......”

“楊柳,這不是槐樹嗎?”

“是啊,本來是要栽種槐樹的,結果中途似是發生了什麼變故,從宮中運來的楊柳未種下便枯死了,地方官吏怕玄宗降罪,於是瞞天過海從就近移來一棵小槐樹,出人意料的是,自從槐樹種下瘟疫便平息了,陽城地區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玄宗很是高興,漸漸的便把此事忘卻了,自始至終都沒有親臨現場去觀察那棵所謂的‘柳樹’,就這樣槐而代柳,終於釀出大禍......”

“大禍?”釘子突然發話,我才發現,原來他也是自始至終都在聽瞎子談論這陽城古槐。

“沒錯,這槐樹之所以稱為槐樹,實乃木中之鬼,因而,槐樹又名鬼樹,他有聚靈養魂的特性,所以,在千人殉坑之上種槐,其作用並不是鎮魂,而是養靈,可想而知,上千怨靈聚樹修養,終是要出大禍的,哎”,瞎子歎了口氣,並順手推了推眼鏡,將那雙眼睛再次遮蔽,這讓我不禁有一種錯覺,這家夥可能看到了什麼,想到這裏,我不禁脊背發涼,“十幾年後,在這片看似平靜的土地上出了一個人......”

“誰?”我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循聲看去,隻見三兒已然買完煙回到了車上,我不禁大罵,你這個臭小子上來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啊!

“這,全然拜二爺所賜,店裏的規矩,移步需無聲。”

我不禁感歎,這都什麼破規矩啊!怪不得之前我去二叔店裏耍,總有夥計嚇到我,我將目光再次轉向瞎子處,等待他說下去。

“這個人便是節度使安祿山,他的反叛,揭開了安史之亂的序幕,從根本上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

聽到這裏,我不禁再次看向遠處的槐樹,那巨大樹冠傘蓋遮天蔽日,讓人不覺心中生寒。

“該走了。”一段不帶絲毫感情的聲音響起,是坐在副駕駛上的林黎,我不自覺的看了下手表,已然是五點多了,是該繼續進發了,畢竟距離目的地還有段距離,於是向三子下令,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