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第370章 棍掃一大片(三)(1 / 2)

繼上文,(十二)雨打梨花。

1右腳上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時雙手推棍前刺對手劍突處。

2右腳向左前方上一步,棍尖逆時針繞一小圈,這時左腳繼續曲膝向右前橫走。左右各上三步,連續繞三個小圈,移動時目視棍尖。用以纏繞化解對方連刺的攻勢。

3右腳左前方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手虛握棍身,左手持棍向前疾推至右手握棍處。

4右腳向右後方退一步,左腳隨之後退,如是左右腳連退散步,棍尖則順時針繞三個小圈。防守反擊,一化一打,用以攪亂對方視線,便可突然出棍刺向對手,使之不及防範。

(十三)北海抗龍。

1右腳向後退一步,經右轉身,將棍尖從後麵刺出,力達棍尖,目視前方。這是防後偷襲反擊法,力勢奇猛。

2右腳退後一步沒,蹲下成歇步,將棍抄回懷中,貼身下坐。這時棍尾柱地,斜向上。其原意為防止龍虎一類的猛獸撲來時將之來勢頂住,今用作撲來之敵械或敵身。

(十四)烏龍擺尾。

原地起身,左腳後退一步,向右轉身成右弓步,同時雙手活把換至棍身中段,讓左手持棍尾向右前平掃1800。

(十五)漁遊獲隙。

1左腳上前一步,右腳隨之上前蓋步成萬字步,同時右棍向斜撐出,如能點擊對手腳陷穀穴,則更妙矣。

2左上步,右手持棍尖由後下向前劃弧用力拍下,呈太公釣魚之勢。

3左腳向右後方移動一步,腰向後仰,閃開來勢,同時,棍尖順時針劃一小圈後吐出刺向對手鎖骨下緣的俞府穴。

(十六)拔草尋蛇。

1右腳向右後方橫移一步,同時右手滑把上至棍身,讓棍尖向右方橫掃。

2上左腳成左弓步,雙手換把至棍身中段,讓棍尖向右後方順時針劃一圓弧後提起向左前方殺下。

(十七)卷沙旋風。

右腳上前一步賣座叫隨之跟上一步,同時左右手分別滑向棍身中段,使之成為雙頭棍,讓棍的頭尾如左右車輪般向前向下搖棍劃弧前進,連續三次。

(十八)白蛇吐信。

1原地不動,重心移成仆步,同時收棍後拉,高與胸平,目視前方

2原地不動,雙手舉棍過頭,架開由上方劈來之棍。

3身體疾向右後轉,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雙手持棍擰轉後,乘衝勢向前標出,這時右前鋒手已急滑至左手前以助其勢,目視前方。用法:此式為先吞後吐棍法,用於防守反擊,十分淩厲。

(十九)獅戲白沙。

右腳向後退一步,右手隨即滑向棍身中間隨後左腳後退一步,同時左手換把滑向棍身中段,成雙頭棍。這時棍的頭、尾部分別向前向上向下劃弧後退,連續三次,目視前方。用法:此式須一氣嗬成,如左右車輪翻滾。它與前麵的“卷沙旋風”動作類同,唯運動方向相反,主要用作脫出重圍。

第三段(擎天一柱——收勢)。本段棍法充分體現了棍走螺旋,馬如遊龍,貼逼騰躍的鮮明特色,盡情演繹了沾——擠壓,接疊轉換,兼槍帶棒的技擊效用。縱觀整套棍法,波瀾起伏,節奏分明。當棍法到“虎尾纏絲”(三擊地)的高潮時,通過虛實轉換,巧妙地引入到“太公釣魚”的安逸境界,從而使萬法最後歸於平靜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