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二十九章 進擊的張璁(1 / 3)

紫禁城,大明門外,五月十五,卯時。

身為“國門”的大明門,平日從不開放。

但今日是眾多新科貢士入宮參加殿試之日,因此代表著莊嚴肅穆的大明門也即將開放。

無他,這是國家的“掄才大典”,是國家選拔各地賢才的重要日子,值得起明門大開。

而此時大明門外已陸陸續續地站滿了前來參加殿試的新科貢士,一身嶄新貢士袍服的張璁正是其中之一。

張璁的科考經曆堪稱夢幻,從縣試到鄉試,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年紀輕輕便取得了舉人業位,但接下來的會試卻成為了他一生的噩夢。

即便望著眼前巍峨森嚴的皇宮,張璁至今都覺得眼前的這一切是那麼的不真實,仿佛這是一場夢。

他已經四十七歲了,遙想當年考中舉人後的意氣風發,以及一連七次進京趕考均名落孫山後的失落茫然。

整整二十年了啊!他不間斷地入京科考,卻又失敗了一次又一次!

正德十三年的放榜盛事,他看著禮部發放的杏榜,看了一遍又一遍,確認了一遍又一遍,沒有自己!還是沒有!

整整二十年未中,他從意氣風發的翩翩少年郎考到須發叢生的一介老叟,這其中的辛酸苦楚隻有他自己才能體會得到。

朋友的嘲諷,家人的不解,親故的白眼,也無法阻止他想要步入朝堂,執掌權力,鏟除奸佞的決心。

但這次他是真的絕望了!自己連孩子都有好幾個了,還要考嗎?

或許自己這輩子就沒有顯貴的命吧!也許二十年之前他就該去吏部謀求一官半職了,即便永遠無法步入朝堂,但至少還能養家糊口。

但就在張璁快要放棄的時候,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一個有名的看相之人—奇人蕭鳴鳳。

在他心灰意冷地前往吏部求官的路上,碰見了正巧回京在吏部述職的禦史蕭鳴鳳。

蕭鳴鳳一眼便看穿了張璁此時的窘境,鄭重地勸慰他道:“此後三載成進士,又三載當驟貴!”

蕭鳴鳳的話,無異於給失意絕望的張璁注射了一劑強心劑,已經考了七次了,還會差這一次嗎?

自己難道真的選擇棄天下百姓於不顧?

蕭鳴鳳的一番勸慰,消除了張璁的絕望,他堅定了繼續科考的決心,也徹底改變了嘉靖初期的朝堂大勢!

決心繼續科考的張璁又在家人的白眼中苦苦熬到正德十六年,他第八次入京參加了禮部主持的會試,即是春闈大考。

熟悉的會試之日,熟悉的入場流程,熟悉的科考題目,熟悉的單間號舍。

但張璁萬萬沒想到的是,此次的結果並不熟悉!而是他苦苦期盼等待了二十多年的魚躍龍門、杏榜高中!

他居然如同蕭鳴亮預言的一般名列杏榜!如若不是他親眼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都難以置信!

這難道就是天意嗎?但命運似乎又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他成為貢士後,並未如同他期盼的一樣,正式步入仕途,因為正德皇帝南巡去了。

直到一年之後陛下回來了,卻驟崩於豹房!

他們這一批貢士便被遺忘至今,直到近日新帝似乎記起了他們,於今日在奉天殿補行殿試,他張璁終於等到了!

正當張璁感慨萬千時,一禮部侍郎高聲喝道:“各位辛巳科貢士按次序列好,入城後嚴禁喧嘩。”

包括張璁在內的一眾貢士立馬噤聲肅目,按杏榜次序站好。

接著身披重甲的金吾衛上前進行例行搜查,準備入宮。

一眾貢士檢查完畢,便跟隨著禮部侍郎穿過大明門,來到了午門外,按照杏榜名次分單雙數走東西二側的左右掖門。

眾人來到奉天門外,等到辰時才穿過奉天門來到奉天殿外的廣場上,而一眾內閣大臣及執事官員則立於丹陛前,等待朱厚的到來。

殿試是國家的“掄才大典”,即便是朱厚也不得不鄭重,穿上了特定的白鹿皮弁(音同變)服。

白鹿寓意著祥瑞,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以期掄才大典的順利進行,為大明選賢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