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42章 第42章(2 / 2)

有人說選擇做北漂,就如同是做了一隻飛蛾,撲過去免不了痛苦,但那無懼生死的生活態度不是每一隻飛蛾所能承受的。

就像我熟悉的她和她,帶著各自的不甘,或留下或離去。留下的不一定在午夜夢回時被美景笑醒,離去的也不一定會在滂沱大雨中狼狽哭泣。但遺憾,總歸是相通的。

據調查顯示,百分之六十的北漂在未來還是會選擇離開北京的,歸鄉或是退居二三線城市,結束紫萍般飄零的日子。

紫萍,葉子扁平,橢圓形,表麵綠色,背麵紫紅色,花白色。北漂一族,抑或說所有“漂族”們,不都是像紫萍一樣嗎?情緒逐漸扁平化,性格成了光滑的圓形,不再有尖銳的棱角;在外是綠色一般的謙和,在家卻又成了動不動帶點小情緒的紫紅色;花為白色,看起來清和平允,實則曆經風吹雨打。

選擇北京,看中的是這座城市所呈現的更多公平發展的機會,比如學習深造,比如工作條件。

選擇北漂一族,是要通過上述機會實現自我價值,比如自己的理想,比如更舒適的生活。

做紫萍一樣的人,不見得就是隨波逐流之輩,隻是想尋求一個更為適合的環境。

迷迷糊糊之中,顧特離北京越來越近了。他欣喜的看著車窗外的風景,如同一幀一幀電影畫麵。列車急速閃過,他的激動與興奮難以名狀,原來這心境還是得親身體驗才好。

但是顧特一下火車站就慌了神,原來北京之大,不是自己所想象的樣子。

做個深呼吸,定定神。趕緊掏出手機查路線,還有之前做好的行程計劃。一個恍惚,竟坐錯了地鐵。第一站既不是舊商業街上的老字號,也不是新步行街上的時下潮流,而是直奔了北京胡同。

他在北京的第二個朋友圈竟是迷路。

幸好有尹慮的幫忙,他拜托了以前學生會的學長幫一下顧特。

對於尹慮,舍友們該是有感激之情的。他的大四生活很不順暢,連續兩次大考都以落敗結尾,但他卻心係舍友們,費了口舌給苟序求了好幾個學長學姐的內推,又費了口舌央求在北京的學長幫一下顧特。其時,滕霓旎也在一旁,一行三人正在街上瞎逛。尹慮在一旁打電話與學長周旋,滕霓旎對林暢說:“尹慮真是的,為了別人,把自己的人脈和人情都要用光了。”

學長見到顧特的時候,顧特正和胡同裏的老北京攀談。他想笑,聽尹慮簡單的介紹得知顧特是個南方人,他的南方普通話和北京長者的話是怎麼碰撞的,想象一下就覺得很有意思。走近了,才發現這倆人已經有了忘年交的難舍難分了。

顧特請學長去吃飯,以表感謝。他也是有私心的,想趁此打探一些經驗之談。

學長也不是個吝嗇的人,話匣子打開了就難以關上,說了很多肺腑之言。

“你想做北漂?想好了做什麼嗎?你的專業是什麼?其實無論你將來想要從事什麼職業,坐辦公室也好,專業領域也罷,建議你還是從一線銷售做起比較好,這個也不是我的經驗之談,我來北京才一年,他們說如果能在一線工作待滿三年,將對個人的未來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他們說”?他們是誰?是北漂的前輩們嗎?

顧特不解:“為什麼?我的專業很有針對性的,如果從底層銷售做起,那不是荒廢了我的專業?”

“很多人認為銷售是底層工作,靠著一雙腿一張嘴就能幹的事。其實銷售很鍛煉人,鍛煉人的臉皮,鍛煉人的思維,鍛煉人的方方麵麵——待人接物、溝通技巧、處世經驗、自我氣度,從心理到外在,都有著重要的鍛煉價值。而且,它可以幫你積累人脈,你得知道,人脈很重要!無論是在大城市還是小地方,沒有人脈就寸步難行。”

學長讓顧特吃飯:“飯要趁熱吃才好吃。”又說道,“我還以為是尹慮要來呢。尹慮是你們班長吧?”

“他還是我們舍長。”

學長笑了:“那你們可真是有福了,尹慮這舍長也算是做的不錯了。上次也是你們宿舍的男學生,叫苟序。他這個名字我是忘不了的,一見麵就自我介紹‘一絲不苟,井然有序’。也是尹慮托了這邊的學長學姐給介紹大企的內推。”學長話鋒一轉,“你明白我要說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