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這裏有紅花(1 / 2)

人人都認為文憑太重要,其實泛指打工仔。

因為這東西乃是找工作之時的敲門磚,文憑硬就能夠得到更好、更多的工作機會。

黃瀚在工作單位倒閉前就早早的辭職出來給自己打工,雖然隻是做點小生意,但是用不著阿諛奉承誰,文憑毛用沒有。

即便如此黃瀚還是根深蒂固的認為如果有學習機會,能夠進入一所知名大學讀書,一定會不遺餘力。

黃瀚十六歲時讀高一,但是隻上了不到半學期就輟學成為了一名徒工。

原因很簡單,黃道舟生病了很嚴重,單位給予照顧可以提前退休讓子女頂替。

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了社會主義體製下國營職工的優越性,怪不得此時的全國人民都渴望成為公家人,端上鐵飯碗。

因為此時沒有進行醫改,生老病死國家全包了,黃道舟是國營單位職工,不僅僅享受免費醫療,單位還派人護理或者出護理費。

家庭婦女張芳芬護理生病的黃道舟每個月都能夠拿到工資,絕對比做些縫縫補補的活兒收入多,算得上這個時代的特色。

故而黃道舟的這個窮家庭沒有因病變得更加貧窮,還帶來了一個解決兒子農村戶口的絕佳機會。

這可是“躍農門”啊!可遇不可求,誰不珍惜?

況且黃瀚磕磕巴巴隻不過考入了一所離家很遠的三流高中,誰能夠保證能夠考得上大學?

不僅僅家裏人不看好,黃瀚也沒有這個自信。

他就讀的中學達線率連百分之十都不足,意味著一個五六十人的班級能夠得到進入大中專以上學府繼續學習的人數才區區五人而已。

要知道已經列入省重點取消了初中部的三水實驗中學錄取率高達百分之七八十。

那時候的家長都把考入實驗中學看得跟考大學同樣重要,因為孩子隻要考進實驗高中,約等於一個大中專名額妥妥的。

競爭激烈,一個三流學校的中等生想要達線談何容易,誰敢冒險?

況且黃瀚還有農村戶口這個特殊情況,當然要把眼前利益收入囊中。

這不是說瞎話,八幾年的農村戶口對於生活在城鎮的青年簡直是恥辱、是枷鎖。

原因很簡單,此時的普通高中生要得到工作基本上不存在困難,至多等一年半載。

實驗中學落榜的高中生用不著等,擁有定量戶口的基本上被銀行、郵電、供電局這樣的好單位收了。

而農村戶口的高中生就不可能得到分配工作的機會,唯有找關係、托人弄個臨時工幹,不僅僅工作苦、收入低、沒有任何福利還不穩定。

文憑熱的那段時期,修理工、電工做了三年多調動工作在物資係統幹采購員的黃瀚也順應潮流讀夜校,參加自學考試。

前前後後利用工餘時間啃了四五年拿到了中專文憑。

可惜然並卵,時代變了,國家抓大放小,單位都快黃了,哪有可能兌現調工資的慣例。

黃瀚一氣之下辭職離開了那個日薄西山的國營單位,因禍得福。

自己打拚自己做主,雖然沒有發大財也比絕大多數挨到單位倒斃清算的那些人收入高,要知道當時他們的工資遠高於黃瀚。

現在的問題是家裏實在太窮了,如果自己跳級跟姐姐雙雙考入大學,父母絕對負擔不起兩個大學生,當務之急應該是解決貧困,先做到天天有肉吃再想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