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郭嘉還是得來監察院參與議事,步入大廳時收獲了不少微妙的眼神。
倒也沒人會明目張膽的嘲笑。
袁紹如郭嘉所願,議事的時候再也沒有點他的名。
郭嘉百無聊賴,卻不能離開。
一連數日都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一天議事時睡覺的事逐漸被人淡忘。
荀彧偶爾會上門,與郭嘉共議天下大事。
郭父郭母無官職在身,也不像蔡琰那樣是個官二代,無法探聽兒子的工作情況,還以為兒子是在袁紹帳下。
郭嘉不說,他們就不知道。
這日休沐,二老聽說兒子的朋友會留下來吃午飯,特意讓人多備了幾個下酒好菜。
郭嘉和荀彧交談忘了時間。
有仆從進來,恭敬地說道:“少主人,飯菜已備好。”
郭嘉起身道:“文若,吃飯去。”
荀彧和郭嘉來到了主屋,見到了郭嘉的父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子侄之禮,就是跪地磕頭。
這禮不可謂不重。
郭父趕忙將人扶起,心道兒子這個朋友也太有禮貌了,願意對他行如此大禮可見和兒子的關係極好。
一旁的郭嘉直接看傻了。
能和大佬交上朋友就已經是榮幸之至,想不到和大佬的關係還能更進一步,激動的整個人都傻了。
srds這禮還是太重了些。
兩個當事人覺得沒有什麼,都坐下來吃飯了,郭嘉還傻愣愣的站著。
郭父側目望著兒子:“?”
郭嘉接受到了父母和荀彧的目光洗禮,這才入席。
飯菜都已擺好,一人一桌。
酒足飯飽之後,郭母離開了,郭父有點醉了,一臉慈善的向荀彧問了問郭嘉的工作情況:“你與我兒是同僚吧,他任職時的表現如何?”
他兒子打小就聰明。
自己誇自己兒子多沒意思,他想聽別人誇讚他兒子。
這一問就露餡了。
荀彧見郭父誤會了,解釋道:“彧乃是一清散閑人,非曹操帳下謀士,實不知郭祭酒是如何治軍的。”
不是同僚,這問題答不上來。
至於同為袁紹座上賓,每日清早在監察院參與議事時的表現……
總不能說他倆一起打瞌睡吧?
“在曹操帳下?”郭父酒醒了不少,“他不是去投奔了袁紹嗎?”
合著一直瞞著他呢!
“郭嘉!”郭父得知兒子沒有去投奔袁紹,而是去投奔了什麼都沒有的曹操,十分的不解,責問道,“棄袁紹而投奔曹操,你到底是怎麼想的?”
若不是有外人在,他真想罵人。
郭嘉暗道失策,漏算了這一茬,來之前忘記和荀彧對好說辭了。
荀彧:“???”郭父原來不知?
郭嘉硬著頭皮道:“父親請聽我說。袁紹帳下人才濟濟,不缺我一個。我前去投奔,在他手下不會被重用。
腹有良策,袁紹不聽又有何用?
而曹操此時正缺人才,前去投奔能有大顯身手的機會。
我要的是言聽計從。”
赤壁戰敗,曹操感歎:“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隻有奉孝說的,曹操才會聽啊。
雖然曹操似乎並沒有說過這句話,但這句話十分的經典,深入人心,將奉孝英年早逝的遺憾推向了頂峰。
殊不知周瑜比奉孝還要短命。
荀彧暗道袁紹確實不能做到知人善用,郭嘉的觀點總是與他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