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正是原北漢將領,堪稱北漢柱石的楊業楊無敵。
楊業進來後,雙手抱拳,給眾將一個羅圈揖。
楊業軍功卓著更加上精忠報國,雖說劉繼元昏聵,但是楊業一直精心輔佐,最後敗亡乃是天數非人力可以改變。
眾將中有和北漢交戰過的,英雄惜英雄;另外雖然有沒有見過楊業之人,俗話說人的名樹的影,口口相傳,對楊業都是心下裏佩服的。
所以看到楊業作揖行禮,眾將也不敢托大,紛紛還禮。
隻有一人,矗立在場並不做聲。
趙匡胤一看,卻是魏羽。趙匡胤一怔,不知道他又要做什麼出來,且先看看。
魏羽等到眾人還禮完畢,楊業也注意到他的時候,問道:“你就是楊業?”
旁邊已經有人低聲給楊業介紹魏羽。
楊業躬身再行禮說道:“臣楊業,見過羽皇子。”說罷,躬身下去。
魏羽促狹得說道:“你的家將,可把我給坑苦了,從太原把我弄走,要不是命大,我現在都變成契丹蠻子了。”
楊業戰場上機變,但是這樣的機鋒明顯不擅長,期期艾艾說不出話來。
趙匡胤算是看出來了,這臭小子是故意的。
當即說了一句:“朕要是楊將軍,朕會將你丟的更遠。”
趙匡胤這一句懟,軍帳之中眾將大笑起來,魏羽也不再促狹,鄭重得對楊業說了一句:“欽佩已久,歡迎歡迎。”
一個小小的插曲,結束後,眾將開始掂量楊業在趙匡胤心中的重量。
這可是大戰之前,如此高調的介紹楊業,那趙匡胤絕對不是隻為了給楊業混個臉熟。
趙匡胤道:“此次大舉北上,適才田愛卿的話很有道理,如果你們是契丹皇帝耶律賢,你們怎麼應對宋國大軍?”
當即將目光看向了楊業。
楊業顯然早已經對此有所考量,拱手道:“皇上眾位將軍,我以為,如果我軍大舉北上,契丹必然盡可能揚長避短。所謂長短者,騎兵,步兵也。契丹軍中大多是契丹族和奚族人,漢人和其他民族數量更少,而契丹人和奚族人常年逐水草,騎射天然就比宋國百姓犀利,臣在和契丹人打交道的時候探知,契丹精銳的騎兵一人雙馬,一日一夜可以奔襲四百餘裏,更聽說在契丹絕遠之地,有女真,蒙古等部族,靠著騎母馬,甚至可以不用軍糧長途奔襲上千裏,而不隻是騎射,更加上契丹草場眾多,所以騎兵數量自然也是極多,耶律賢如果願意,可以在契丹拉起一隻數十萬人的騎兵隊,此乃是契丹之長也;
一眾將領都在認真傾聽,但是魏羽在聽到女真,蒙古兩部的時候,心中一動,不過也沒有說話。這兩個民族,可是中國古代騎兵的天花板,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這些個典故可是耳熟能詳。得找機會想辦法把這兩隻軍隊給弄到手裏。
隻聽得楊業繼續說道:“反之,阿保機建立契丹以來,得到幽雲之後,整個契丹從農耕中收取的賦稅遠超放牧,農耕成為契丹的支柱,所以阿保機不得不仿效中原漢製建城鼓勵農耕,為了保護農耕地的安全,所以也不得不建立步兵,修築城市以致於在城池之下和我軍攻城守城,但是契丹人兵甲遠遠遜色於我大宋,戰陣攻守更是不如大宋,此乃是契丹之短也。我軍此次北上,必須要考慮到揚長避短,方可以百戰百勝。”
楊業說完後,田重進接口道:“如果按照楊將軍所說,契丹耶律賢必然用騎兵作為對付我軍的主要力量,如果是步兵對陣發,大宋自然是優勢,但是北上過後的糧道,交通,無一處不在契丹騎兵威脅之下,如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大軍北上容易被斷糧道成為孤軍。除非我大宋騎兵能夠保證糧道的安全,否則這北上之戰不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