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後。
成都丞相府,一名士兵身背簡囊報門而入,口中呼著白氣大喊:“漢中捷報!”
丞相府正堂之中,一位羽扇綸巾,玉麵鳳眼的中年男子,正盤膝坐於案前執筆而書,卻見他麵有鬱色,每每停筆便自喟歎。
錦帛之上開端寫著三個大字《出師表》,中年男子便是蜀漢丞相諸葛孔明,與先主劉備自隆中相遇,至今已有二十餘載,奈何先主已去,曾經共事的謀臣帥將今也所剩無幾,而興複漢室的宏願仍未完成,每思及此,孔明便心中生鬱,充滿不甘。
“報丞相,漢中捷報,陰平,武都二郡已被我軍攻下。”
孔明起身一掃愁容,撫須笑道:“好,好,來人,將捷報成書宣於城中。”
安排事畢,孔明又親自去了蜀漢皇宮麵見後主劉禪。
聽聞丞相所報劉禪沒有高興的表情流露,盯著高高的穹頂發出一聲歎息。
“相父可知,為何我聽聞捷報卻無喜色?”
孔明近前一步道:“陛下是否還在為先主之事傷懷?”
劉禪輕輕搖頭,“相父與先皇曾立隆中之誌,而今身已老態,壯誌未酬,卻仍為此嘔心力搏,實乃萬世之賢臣,可如今孫權稱帝,已成三國鼎立之局,百廢待興,民生凋敝,再對外出征實為不仁之舉啊!”
孔明聽聞劉禪此言眉頭緊鎖。
“可陛下要知道,就算我蜀國不求戰,魏吳二國兵強馬壯虎視眈眈,早晚也要攻我蜀地。”
劉禪擺手道“我蜀國據守巴蜀,土地肥沃,又有天險阻隔,若是休養生息,整治民生,定能福澤萬民,而連年征戰實乃勞民傷財之舉。況且自先帝和幾位叔伯離去,我軍氣勢也已大不如前,北伐之戰多有敗舉,而今形勢,還請相父你慎慮慎行啊。”
天色入暮,夜風幹冷,孔明披了棉袍在院中踱步,心中思索著白天劉禪所說的話。
其實劉禪的想法孔明也能理解,劉備已死,曾經的五虎上將也隻剩下趙子龍一人在家養老,將士之風確實大不如前,這可能也是輸多贏少的原因之一,可先帝自白帝托孤所留遺願更是不能違背,否則大去之後如何麵對。
孔明正自思忖間,突見夜空中一顆流星劃過,心中猛的咯噔一下,手中茶盞也掉落在地,鳳眼大睜口中喃喃自語:“將星傾墜,難道是。。。?”
宮中燈火闌珊,有宮人來報劉禪,言有急意:“稟告陛下,趙將軍快不行了,臨走前想見陛下一麵!”
“哪個趙將軍?”
“是虎威將軍趙子龍。”宮人解釋道
聽聞五虎上將的最後一員也將要離去,劉禪匆忙說道:“快快引路!”
宮人拱手道:“陛下稍等,外麵天寒,屬下去取披風。”
劉禪看了看外麵的夜色擺手道:“不必了,略有微寒,不要耽擱時間,現在就走!”
虎威將軍府內燈火通明,虎威將軍趙子龍白發蒼蒼臥於榻上,榻前眾人麵目淒然,聽聞劉禪已至,眾人趕忙出門迎接。
“趙將軍現況如何?”劉嬋急切問道。
大兒子趙統抹去眼角淚水哽咽道:“家父已在彌留之際。”
劉禪隨眾人來到趙雲榻前,隻見昔日的常勝將軍已然白發皚皚,雞皮凹目,又想到曾經長阪坡上,這位將軍一人一馬在萬軍從中救出自己,是何等氣概,可一世英名今終是要離己而去,不覺悲從中來,哽咽落淚。
趙雲昏沉中感覺到有人撫掌而握,緩緩睜開雙眼就見到滿臉淚容的劉禪,想起身拜見,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趙將軍,你曾多次救我性命,又為我蜀國立下過汗馬功勞,而今卻要離大家而去,我心中有萬般不舍啊!”劉嬋言道此處更是嚎啕大哭起來,受其感染,在旁眾人再也不能自已,頓時滿屋悲聲,燈火淒迷。
見眾人如此,趙雲用微弱的氣息勸慰道:“陛下不必如此,人終有一死,比起先帝和幾位兄長,老臣能夠壽終正寢,實乃萬般氣運,唯一放不下的,還是先帝遺願,本來有丞相輔佐,我自是不必擔心的,但陛下心存仁慈,不願征伐,這和丞相所執有所背衝,但老臣還是同意陛下的想法,休養生息,屯田養兵,方是為今大宜之道,等兵強馬壯,民生興旺,再興匡扶漢室之舉當有所成。”
一段話趙雲老將軍用了很長時間方才說完,眾人都靜靜傾聽,又見趙雲手臂顫巍從被中抽出,手中抓著一張紙封遞將過來。
“這是老臣勸慰丞相減少北伐的勸言,陛下可交由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