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第76章 第 76 章(2 / 3)

加上這個女人美麗、聰明、有趣、甚至在對待別人上有幾分強勢,有獨立的靈魂,便會讓男人誤以為這個女人隻對自己是特別的。

後宮佳麗三千,環肥燕瘦,性格也各有不同。葉貴妃之所以能讓致和帝記住,便在於這份分寸的拿捏。不會因為溫婉、善解人意而過於小心翼翼,顯得無趣;也不會因為沒把握好分寸而顯得無理取鬧。

用完膳,致和帝道:“還是愛妃懂朕。隻是老五好端端的,怎麼突然提了就藩,可是老五遇到什麼難處?”

葉貴妃笑道:“兒子長大了,便是男人了,有什麼事皆讓他自己拿主意去。臣妾一切聽從皇上安排就是。”

致和帝道:“若是後宮中的女子都像愛妃一樣懂事,朕不知道要少多少煩惱。她們一個個都算計朕,連戴權都敢哄騙朕,隻有愛妃從不向朕提要求。”

葉貴妃笑道:“皇上給了臣妾這許多恩寵和體麵,臣妾若還有什麼所求,便是皇上長命百歲,能一直護著臣妾。”

不,我從不提要求,是因為我想要的如果提了,你一定不會給,還會覺得我比冷宮裏的那兩個還要麵目可憎;但是我不提要求,您反而會覺得我好,會給我和皇兒更多。我的貴妃之位是,日後皇兒的封地也是。

這一頓飯吃的,等葉貴妃離開的時候,致和帝宮裏的宮人看貴妃娘娘都滿是感激。

現在的皇上有時候連戴公公都勸不住,也隻有貴妃娘娘能哄得皇上眉開眼笑了。

而等葉貴妃回了自己的宮裏,臉色終於寒了下來。致和帝老得越來越像一個孩子,皇位爭奪已經到了窮圖匕見的時候。而孩子,是任性的,他越覺得你想要什麼,就越不給;你表現出不想要的時候,他卻偏要塞給你。

司徒礫從致和帝宮裏請安出來,又去了葉貴妃宮裏。

司徒礫道:“母妃,兒臣依舊覺得若是咱們就藩,便失去了主動權。父皇大約就這一兩年了,這個時候離京,當真值得麼?”

葉貴妃現在什麼都不用裝了,依舊美麗的臉有些扭曲,原本柔和的線條終於顯示出幾分刻薄:“若非海貿上出了問題,本宮也不想走。但是你想想,跟咱們爭奪海貿生意的貨品皆是從鬆江口出發,兩江總督又是錢益年,你說那是誰的人?”

說起這個,司徒礫也是憤恨:“兒臣就不明白了,除了江、浙,咱們手上還掌握著閩、粵的海貿,怎麼一步步被蠶食得這樣厲害。這幾個月的分潤越發少了。”

葉貴妃道:“這有什麼不明白的?海外不過是未開化的異族,有錢的隻有王公貴族,貧民百姓用不起咱們□□上國的東西,所以能買得起的人有限。對方隻要說服了這些購買人群,貨物從哪裏啟航運出去並不重要。以前王家掌握閩、粵、江、浙所有洋船貨貿,乃是怕外省商人出來,搶走了銷售渠道,所以才需壟斷。而這次咱們的對手,似乎隻想搶生意,並不想將咱們完全擠出去。”

葉貴妃越說越氣急敗壞:“對方似乎並不在意能賺多少錢,而是故意警告咱們!”這也是葉貴妃真正害怕的地方。對方像抓老鼠的貓,並不急著一口咬死老鼠。

不,其實因為葉貴妃是聰明人,又深諳這個時代的規則,所以想多了。在葉貴妃看來,介入海貿生意的是東宮。現在的東宮完全有實力像當年甄家、王家一樣壟斷海貿。那麼,故意不壟斷,便怎麼看都別有用心。

實際上賈赦組織的三家商隊之所以沒有將礫親王的海貿生意全奪過來,是因為這事壓根就是賈家兄弟和林如海合夥搞的,東宮未曾參與;而三人也沒能力壟斷其他幾省的港口,自然便和礫親王的生意處於競爭狀態。

誰能知道賈赦並非遵守三綱五常規則的古人,這些事也敢瞞著東宮額?因此誤打誤撞的,此事卻將葉貴妃嚇得要就藩了。

司徒礫設想了一下自己留在京城的勝算,至高無上的權利固然誘人,但若是功敗垂成……想到這裏,司徒礫打了個寒噤:“我聽母妃的。若是到了封地,咱們好生經營,保世代富貴總是無憂的。”

說起嚇得葉貴妃改了策略的海貿生意,榮國府這邊已經跑了兩年,寧榮二府和林如海三家除了賺得盆滿缽盈外,當初從崔西手上拿到那些人脈也漸漸掌握在了賈赦手中。

崔西將手上資源就交出來後,便寫了一封信問賈赦:自己的贖身費賺夠了否?

賈赦作為一個言而守信的人,和崔西約定了條件,隻要他不再回中原便可。崔西得了回信,便定居在了呂宋島。而商路走通之後,榮國府的人留一部分繼續跟著便是,盛澤等人也陸續回京。

關於就藩的事,本來致和帝很是猶豫的,但是司徒礫請安的時候,親自求了好幾回。

現在致和帝有什麼體己話,不大跟戴權說了,好不容易有了葉貴妃這樣一個貼心人,致和帝竟有一絲擔心葉貴妃隨司徒礫就藩之後,自己越發孤獨。於是對葉貴妃道:“本朝自立國以來,便沒有親王就藩的規矩。但是古來其他朝代親王就藩,多是接了母親同到封地的,若是愛妃跟老五就藩去,朕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了。”

葉貴妃眼睛微瞪,顯示出幾分恰到好處的錯愣,接著道:“誰說臣妾要隨皇兒就藩了?除非是皇上瞧臣妾礙眼,打發臣妾也跟著去封地。否則臣妾就留在京城陪著皇上。”

致和帝聽了這話,心情頗為不錯:“那朕若真許了老五就藩,愛妃留在京城,難道不想老五和孫兒們?”

葉貴妃笑道:“想自然是會想的,但是臣妾說過,兒子大了便是大男人了,什麼事都應當由他自己做主。臣妾一日入宮為妃,便不出這宮廷了。再說,皇兒就算就藩,亦要入京朝貢,又不是從此便再也不見了。”

致和帝點了點頭,歎道:“朕倒是想兒孫繞膝,共享天倫,但是有些人就是不如朕的意!老五執意要走,朕便放行吧。去了封地,遠離紛爭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