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第124章 全其名(1 / 2)

“下民一路行來,看到最多的,用一個詞就可以概括,那就是餓殍遍地。

如此嚴重的情況,如此多的難民,各地官員很難獨自應對天災,更無法獨自解決難民問題,這就需要各地協同合作,共同麵對這一天災問題。

可是因為時局的動蕩,各地官員根本無法協同合作,更是接收不到有效的命令,以至於各地官員各自為戰,浪費了很多的精力。

但是他們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然而又得不到朝廷的賑災,為了不擴大天災,也為了保證自己的烏紗帽,各地都采取了最為保守的方法,那就是拒絕百姓難民入城。

而難民隻能毫無目的的,沿著官道前行,最終要麼運氣好,找到居住的地方。要麼就是死在路上,導致官道周圍,到處都是屍體,以及一座座孤丘。

同時在這個時候,各地手握重權的勢力又野心勃勃,橫征暴斂,殘害百姓。

天災遇到人禍,就導致難民暗無天日,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下民這一行人一路走來,除了看到不少買賣人口的事情之外,還見到大量反賊,盜匪,光明正大的在官道旁邊招人。

如此肆無忌憚的局麵,還不能說明天下大亂嗎?

此些都是下民拙見,還請陛下恕罪!”

楚先生在回答完之後,就恭恭敬敬的跪了下來,給周易磕頭請罪。

怪不得他不放心司徒麟去回答,非要自己來回答。前兩條雖然感人,但是楚先生都歸結於天災,畢竟有句話叫做天災無情,誰也控製不住的,束手無策。

到最後一點見聞,矛頭直指周易。言語中充滿了怪罪之意。說白了,就是怪皇室不行,搞得朝廷動亂不止,甚至危及到了百姓。

如果朝廷不動亂的話,天災即使很嚴重,但是還不足以到現在這個地步。隻要朝廷認命欽差大臣統一指揮,把各地官府組織起來,避免各自為戰的話,說不定可以穩定難民的情緒。

然後朝廷想辦法賑災,那麼這件事說不定就這樣輕鬆的過去了。根本就動搖不了大乾的根基,畢竟一個已經三百年的政權,不是說一場天災就能終結的。

但是這次恰恰相反,天災又遇到了人禍。不僅無力救援,那些野心勃勃的勢力,甚至還增加了賦稅,招兵買馬,準備爭奪一下皇位。

從而就導致難民雪上加霜,原本就逼上絕境的難民,隻能夠鋌而走險,加入那些起義軍,反賊,以及盜匪當中,走上一條不歸路。

畢竟十惡不赦之罪當中,造反就是不可饒恕的十罪之一。他們也知道,走上這條路就意味著死路,但是他們依舊還是選擇了這麼一條路。

楚先生說了那麼多,核心思想就是把一切,都歸結於皇家的頭上,天災隻是次要的原因,不是走投無路,誰也不想走上不歸路。

這話司徒麟能說嗎?明顯是不能說。因為司徒家也是野心勃勃的勢力之一,楚先生這次回答,倒是哪家都沒有偏頗,把所有的勢力都算進去了,尤其是四境之地。

可以說從皇室到各地野心勃勃的勢力,都給得罪了一個遍。

楚先生可以遮掩一下的,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不是說他對皇室盡忠,而是因為文人的風骨,讓他不能在這件事當中有所隱瞞,這樣的話,他對不起自己的心,對不起那些死去的難民。

既然皇上想聽,那麼他就好好的說了,而且說的不留情,誰的麵子都沒有給。同時也說中了這次大亂的核心問題。

如果硬是分析的話,就連陳虎也是沒罪的。主要責任都在皇帝的身上,這就是陳先生的看法。

雖然把三境都給得罪了,但是三境都保持了沉默。沒有人說去怪罪楚先生,主要還是楚先生比較聰明,開始先舉了兩個例子,讓大家對難民,都保持了一定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