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第136回 前緣自起自歸結(1 / 2)

隨著平心斂氣的一通修持,法海沉斂的眉目逐漸變得安詳、萬念順次合一。

法海於這熏著淡淡檀木香氣的靜雅佛堂間,將身於蒲團之上盤腿打坐、逐漸入定。

這般掙脫一切浮塵束縛與牽絆、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的好境界,最本質的那股“大歡喜”便開始鋪天蓋地翻湧而起。

坐禪修持的諸般好處,非親力親為而不得明白……

昏黑視野豁然顯出一豆亮白星光,這一點光影漸次擴大、漸次拉長,到了最後隻覺頭腦一陣嗡聲作亂,眼前早已隨這白光一點而顯影出另外一重虛空世界。

心知是步入了心念造出的虛空法界,法海一顆心如被浸在無波的靜水裏,悠悠然然、閑閑適適,默然口誦佛號,等待宇宙洪荒將絲縷清古禪味傳達給自己。

“可知你本來麵目,原是天界一位覺者。”淡淡的聲音於耳畔起的縹緲恍惚,一道烏塵又散出金光的淺淺影像呈現於法海眼前,漸次勾勒成一位悲憫大智的菩薩的法相,“千餘年前佛陀近前持缽侍者,與白雲仙姑雙雙動了凡心下到世間。你因想提升修為、得更高果位,故而亦自請下世,受盡千般苦、曆盡萬重劫,願盡一己之力將這二人重新度回天界。”菩薩微頷首,“也是合該你如此走一遭。諸事皆有前緣,在又不知幾世幾劫之前,是時,你還不曾位列仙班,曾與那青蛇有一世夫妻情緣。可就在那一世,你因與佛門有緣,半路出家、佛道雙修,拋下了你的妻子……如此,你與青蛇之間本就有未了的前緣,故你該走這樣一遭,也將自身這段俗世孽緣徹底了斷,引青蛇同登天界、修持正果。”

法海隻是靜靜的聽著。他現今本就已是一個大德,與佛陀菩薩、諸神鬼怪、一切一切或高或低的性靈之間本就有著感應的本能。心知菩薩既然化現而來,便必然有其委於自己的指引。

且思量間,又聽菩薩輕聲接言繼續:“那徐宣讚最初原係佛陀座前一捧缽侍者;白蛇因是白矖與騰蛇之女,紫微星化身,本是仙體,為九重天上的白雲仙姑。可二人竟彼此凡心微動,故侍者自請往娑婆世間尋找答案,白雲仙姑執意追隨而去,便這般雙雙墜入凡塵。持缽侍者在人間轉世成人,白蛇成為了一條普通的蛇。二人在墜入凡塵的那一刻便已失去了天界中的所有記憶,不料一千七百年前,竟還是又讓他們在人間得以相逢。”

佛音蒼古、過往如潮,法海一字一句暗暗往心裏記住,邊靜默聲息認真聆聽這開示。

“這粉骷髏幻是神妖,那孽菩提宿有情苗。縱身在天界時不曾將這情債銷案、一千七百年前時這二人也不曾將這情債銷案,可該了的該還的遲早都是要還;故時今,這段原本已然曆經了兩世的姻緣,終於在他們彼此相遇的第三世裏,有了歸結。”

“一切定數、避無可避。”法海頷首微歎。

菩薩聲息漠漠如素,隻是陳述:“白蛇原本了斷情緣之後,該回青城山修持,並借此人世情緣一事而看明諸般假象、證悟涅槃真章。不意這妖孽,不肯皈依清淨,翻自墮落輪回,與臨安徐宣讚締成婚媾,竟愈貪戀人世歡愉,再不願離開……”似有微微的歎息劃過尾稍,旋即接言,“隻是,原是因與此妖舊有宿緣,致令增此一番孽案。但恐他二人逗入迷途後愈發深陷其中、逐漸忘卻全部的本來麵目。”

“於是佛陀菩薩便開示於我,要我這個早在最初緣起時自請下凡清修、引他二人重歸故園的佛國覺者,前去開示徐宣讚、開示白卯奴。”

菩薩頷首:“正是。”一停又道,“原本徐宣讚皈依、白蛇青蛇借此了悟,你又已經萬緣皆了、即將登臨果位,一行四人便該同歸大圓滿。卻不想徐白二人孽業太深,不僅無法見性明心,更不期然盤枝錯節間生出水漫金山一事。”於此微頓,複而淺言,“這一事雖非你之過,其中卻也與你有千絲萬縷的牽連。故你時今還不能歸位,隻剩最後一件功德。”

“弟子願聞其詳。”法海雙手合十,眉宇間有一道堅韌爍爍閃動。

“吾當命你收服妖邪,將其永鎮雷峰寶塔。”菩提心苦,隻因眾生愈苦。然而這菩提心之“苦”,蒼茫眾生難有看得明白者,“白蛇何時斷除癡執與淫貪之欲、消卻還清一身業債、換回清靜自由身重新出塔,便是你接引徐宣讚、青青,一行四人同歸極樂淨土之時……”

充斥了頎長蕭音的耳廓錚然一個澄明,法海猛地醒轉。

一切幻影盡數消散,他又自蒼茫虛空幻境中、重歸假象重疊著的娑婆人世間。

皺眉斂目,心下起了一層漣漪。他才欲細細回味方才禪定之時、菩薩開示於自己的一番話。又忽地隻覺平展攤開的掌心裏一個負重。

頷首去顧,發現左手掌心處竟托了個紺青缽盂。

這缽盂不大不小,弧圓潤澤,深黑泛紅,體態古樸卻又隱然散光。

外周四際,能結萬緣;貯於水中,即成甘露;將此拿妖,原形立現!

檀香嫋繞,法海皺起的眉心在這瞬間霍然一個展顏。憶起方才菩薩一番金口開示,心念忽起,紛繁亂緒隱隱然有了諸多緩緩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