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蘭的堅持下,石臼想不出別的辦法,隻好答應去自首。兩個人一塊到了派出所,石臼主動交代了問題,玉蘭忙作檢討,向所長求情說:“石臼是一時犯糊塗,不是存心的,希望從寬處理。”張凱說:“從寬可以考慮,起碼本人自首了。但是,能從寬到什麼程度,最終還要看中毒人員身體恢複的狀況。”隨後他呼來民警,要將石臼帶往拘留所。分別時,石臼趴在玉蘭的肩上,像個孩子一樣失聲地哭了,說:“以後記著到監獄來看我,我怕……”

石臼一走,張凱的神色就變得隨和了,微笑著要留玉蘭喝茶,還要留她吃午飯。玉蘭感到詫異,心想剛才他還惡煞得像個押送犯人的解差,怎麼轉眼變得跟個老朋友似的?遂客氣地說:“所長你忙,我就不打攪了,改天去店裏,我請你。”張凱執意要留,玉蘭推辭不過,就答應了。喝酒吃飯時,聽張凱話語裏流露出的意思,玉蘭明白了,原來是芮迪華向他介紹過自己,說自己是黃市長重點培養的典型。市長看中的人,張凱自然不敢輕慢。

回到店裏,已是中午一點半。按往常說,這會兒該是客人最多的時候,現在卻空蕩蕩的,沒有一個人來吃飯。見新春、紫婉坐在凳子上打蔫,玉蘭的臉色就不好看了,惡聲怪氣地問:“鍋巴、雪梨哪兒去了?”新春、紫婉趕忙站起來回經理的話,說:“見店裏出了事,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他們可能不想在這裏幹了。”玉蘭一聽,反倒怒不起來了,苦澀地笑了笑說:“還沒見點風吹草動,就一個比一個跑得快。真應了那句老話:有福能夠同享,有難時就不一定能同當了。”新春、紫婉見玉蘭不高興,堅定表示要跟她一起共渡難關,絕不會像他們倆那樣不辭而別。危難時刻這給了玉蘭極大的安慰。

石臼被收監,小店麵臨倒閉,玉蘭心裏像被刀子割一樣痛。她鑽到自己的臥室,一頭栽倒在床上,頹廢、懊喪、羞愧、痛楚一齊向她襲來,她拉出一條被子,蒙住頭就嗚咽著哭起來了。她想起了遠在家鄉的親人,爸和媽瘦削而蒼老的身軀閃現在她的腦海,兩位老人駝著背,頂著一頭幹草一樣的白發看著她憨笑,目光慈祥而又充滿期待。小弟弟玉山還是那麼活潑可愛,像是剛剛放學回來,進門就撲到她的懷裏,央求著讓她幫助他解析數學題。忽然玉山又向爸要錢,說又該交學費了。爸的臉馬上就僵住了,吵弟弟怎麼老是要錢。爸不給錢,玉山回頭又來找姐姐,求玉蘭向爸說情,可憐得像個小乞丐。思緒又轉到石臼家,身軀孱弱的老公公好像在呼喚她和石臼回去,老人好像生病了,躺在床上無奈而又孤獨地**著。想到這裏,玉蘭就想即刻飛回老家去,飛到龍虎山,飛到羅蘭峪,伴在父母身邊,為老人們盡孝,雖說清貧,卻也快樂。哪像現在,天天有受不了的煎熬。

身處逆境的時候,總想清閑的時候好;清閑的時候又覺得沒滋味,太平淡,總想拚拚殺殺,成就一番事業。人大概都是這樣。人們不是常這樣講嗎,任何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一本辛酸史,任何一種成功都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得到的。想來想去,玉蘭大概是認清了這個理,便很快又振作起來了。可能是過去的貧困激發了她,也可能是黃市長芮主任曾經給她說過的話鼓舞了她,她從床上爬起來,站在鏡子前擦了一把臉,上了妝梳了頭整了整衣服,又開始忙碌起來了。

打發走幾個零星的客人,玉蘭讓新春、紫婉值好班,說有事要出去。她到街上買了禮品,徑直到了醫院,想看望看望因為吃了陳肉餃子而住進醫院的幾個客人。到了醫院一問才知道,病人早都出院回家了。又向醫生打聽,問病人中有沒有留下後遺症的或者傷亡的。醫生說沒有。玉蘭揪緊的心像塊石頭落了地,向醫生道了聲謝,就匆匆地離開了醫院。

幾天之後,玉蘭接到了警方通知,說石臼要被監禁一個月,並責令賠償受害人總共一萬四千元的損失。原以為要判一年半載的刑,沒想到會這麼輕,玉蘭半喜半憂,揣上錢第二天就送到了派出所。順便又探望了石臼,囑咐他好好表現,爭取早日回家。

沒有石臼的這段日子,裏裏外外都需要她操持,肩上的擔子比過去重了許多。活累點不怕,沒有生意做才是她最焦慮的。玉蘭一直想改變這種慘淡的經營局麵,恢複往日的輝煌。她想了不少點子,使出了許多手段,卻依然不見多少起色。

玉蘭心裏清楚,人們不來吃她的餃子,原因就是信不過。可怎麼才能取信於民呢?經過幾天的苦思冥想,她終於有了主意,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要上電視台,通過電視向全市老百姓賠禮道歉。新春、紫婉大惑不解,說她瘋了傻了神經了,還說不上電視就一些人知道,上了電視幾十萬人就都知道了,咋能這樣自己糟踐自己。玉蘭不聽勸告,果然找到電視台,拿著寫好的檢討書,對著攝像機,很動情地講了一番。

電視播出之後,黃市長第一個打來電話,開口便誇玉蘭襟懷坦蕩,敢作敢當,出口便語驚荷陽,非同凡響。玉蘭苦笑一下說:“市長真會開玩笑,我要像你說得那麼好,就不會出這種不體麵的事了。”隨後又笑著說:“市長大人啥時過來,為咱的小店抬抬人氣?”黃市長笑嗬嗬地一口就應下了。接下來就是受害人打來電話,再後來是光顧過小店的幾個客人打來電話,都說在電視上看到她了,誇她敢於揭短亮醜,拳拳之心可昭日月。果不其然,玉蘭的坦誠換來了顧客的信任,加上黃市長芮主任在一旁助陣,小店的生意很快又火爆起來。隨後,《荷陽晚報》的記者采訪了她,認為這是個極好的題材,連續刊出了幾篇報道。玉蘭也因此成為荷陽市知名的新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