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沒想到這邱大人年過五十,身子骨依舊硬朗的不行。同時京中都在傳,邱家男丁是患了一種遺傳病,此病來曆不明,但每代誕下的男嬰都散發著陰寒之氣,遍尋天下名醫都找不到病根。可偏就這位邱大人撿到了寶,自從去了陳尚書家的女兒之後就日漸好轉,不光體寒消失不見,甚至到了這個年齡還能再身體能力上與十幾二十歲的小年輕比個高低。
一來二去的,陳家血脈通靈、福蔭後世的傳聞漸漸興起。一時間陳家再度成了京中翹楚,雖然陳尚書已卸任多年,可陳府依舊每日賓客盈門,熱鬧的不行,陳家宗祠每日受香火祭拜,老爺子的臉上也終於再度浮現了笑容,和邱家的關係也日漸緩和。
總而言之,莫女俠這一次借的名頭為陳家和邱家都帶來了好處,她的盛陽之體徹底壓製住了邱大人體內的寒毒,至少這前後誕下的兩個兒子都沒有出現過體寒氣虛的症狀,請大夫過來診治,到頭來也沒有查出有問題的地方,基本算是宣告平安了。
現如今,大兒子外出闖蕩,是江湖上威名赫赫的“盛京少俠”,小兒子明年即將參加科考,一文一武,亦是一樁美事。但也因此,兩個孩子如今都不在家,小兒子為了不負雙親重托連年都不過了,跑到八達嶺附近尋了處茅屋潛心苦讀,給莫女俠心疼了好久。
話說這邊,得知我也算是邱大人的救命恩人之一,老婦人激動地要給我跪下,驚出我一身冷汗,先給人家跪下了,反正還有一個多月就快要過年了,人家又是長輩,我跪一跪也沒什麼的。
淩朝在這時候發揮了孩子的先天優勢,雖然已是身長七尺的翩翩少年郎,可那一嘴哄老人家開心的功夫還真沒荒廢,不一會兒的功夫就逗得老人家開懷大笑,一掃之前緊張的氛圍。趁著這個空檔,我向邱大人詢問起了緣由,邱大人輕歎一聲,跟我說起了前因後果。
原來這一次因為我們,朝廷想要用柳家當誘餌釣出大猛山的黑衣人,可柳家的重要性邱大人也是心知肚明的,不止一次地上書請求聖上收回成命。可惜這一決定並不是皇上一人就能做主的,以內閣為首的一眾趙家實力抓住這個機會,反正是隻要能給柳家帶來麻煩就無所不用其極,說什麼都不肯放過柳家。
一來二去的,邱大人也成了他們的眼中釘。這些日子趙家的動作京城上下都看在眼裏,他們有本事出動那麼多人手去人家那裏鬧事,保不齊手中還有沒有其它力量。作為眼下趙家的眼中釘之一,邱大人倒是無所謂,可這一大家子還都得保護。當初這夫妻二人雖然對違法亂紀的事情保持零容忍,可也在過程中結識了不少江湖勢力。出來混,仁義當先,邱大人名聲在外,稍稍拜托一下就有不少江湖俠士趕到京城自願充當起了護衛。
似乎是看出來了邱大人不想將此事上升到皇權與內閣的鬥爭,其忠君之心令人動容,聖上自然不會讓他獨自承受,索性直接從禦林軍中抽調了一部分送到二品以上大員們的家中,名為保證讓大家都能過好年,實則借機幫邱府的安保工作出一份力。
聽了他的講述,我微一點頭,同時心中對趙家的印象也越發不好了。可如今堂堂二品尚書都被逼到如此境地,我一個升鬥小民,充其量也隻是在六扇門掛了個職,又怎麼與如此龐大的家族相抗衡?眼下我們唯一能做的估計就隻有組織他們對柳家的產業下黑手了,想法一冒出來,我立刻回頭告訴了邱大人。
身為朝廷命官,在沒有強有力的證據時即使是他也沒辦法隨意插手,可作為江湖人,一切或許都能做得順理成章,滴水不漏。思忖片刻,邱大人問起我的打算,我淡然一笑,將早就想好的計劃梗概告訴了他。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讓一股兩頭不沾邊,做起事來還毫無顧忌的勢力介入其中,說到底就是我們龍門鏢局的勢力。一直以來我們都打的是兢兢業業,匡扶正義的旗號,整個雲南及周邊地區的百姓見到龍門鏢局的鏢旗就像是見到了守護神,名聲遠播,業務範圍也早就延伸到了大半個大明,是執行這次計劃的最佳選擇。
根據眼下所知的情報,趙家如果真的打算動手那一定是在過年前,他們甚至連多幾天都不願意等了,一門心思地準備好好收拾收拾柳家和那些所謂的“叛徒”們。而在那個時間點上,有一件於我大明而言十分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每年的上京歲供,是朝廷獨立於稅款之外的一筆收入,說到底也不過是巧立名目的斂財手段罷了,一開始繳納歲供的商家和地方也寥寥無幾,可如今經過幾番改革後已成了人人爭搶的重頭戲,據說彭高兩家就是因為歲供交得足才有幸躋身四大家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