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主君出門在外,大娘子被送到廟裏清修,白氏被嚇得跑回了娘家,五姑娘的母親又早早離世,幕府上下隻剩下張氏能與楊氏抗衡了。張氏早就看不慣楊氏越俎代庖的囂張姿態,對她的育兒經也同樣不屑一顧,又深明大義,知道幕家內宅一旦落到楊氏的手裏這一大家子也就算完了,所以毅然決定在生死關頭守住這份家業,第一次向外界展露了自己的獠牙。
短短幾日的時間,原本楊氏一統大局的院子就迅速淩亂了起來。張氏十分聰明地沒有主動下手奪權,而是從外部入手,府裏的夥計們一個個不是今兒個誰家老娘重病,就是明兒個家裏夫人要生產,一下子就少了好些能力較強的下人,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當初偏向大娘子或是處於中立的人。楊氏要在外頭營造自己完美的形象,自然不能關著門不放人,隻能眼睜睜看著她好不容易拉攏回來的下人們一個個離開,啥時候能回來都還不知道呢。
、府裏的活兒做得越來越差,那些手生的下人們不是不小心打了盞子就是一剪子剪壞了老爺最愛的牡丹花,隻怕再過些時日這諾大的巡撫府就要被他們給拆了。
一係列的變故弄得楊氏很是頭疼,眼下應該是沒時間搭理鄧大娘子和盈霜了。所以鄧大人覺得若要回去,眼下正是最好的時機。可隻要她人回到金陵,那就要迎接無數襲來的明刀暗箭。想要全身而退幾乎是不可能,所以鄧大人還是更偏向於將她留在京城。
可盈霜是個什麼性子?能見著危險就隻知道躲?如今母親有難,哥哥又孤立無援,她受了他們這麼多年的寵愛,說什麼都不能袖手旁觀,當即決定即刻返回金陵。
我在一旁聽得仔細,自然是有意幫她一把的。可邱大人說得對,如今我是有公職的人,擅離職守可是大罪,實在有些愛莫能助了。
把要傳達的事情都說清楚了,鄧大人便要盈霜自行決斷,自己則打算回去了。我及時出言邀請他一同用個午飯,偏就是這一留,便給盈霜留來了轉機。
中午,邱大人破天荒地回府用飯了,見鄧大人也在,他十分高興地告訴了他一個好消息:朝廷對江南地區的稅收不滿,急於快速提升當地百姓生活質量,正準備派欽差前往金陵視察情況呢!
邱大人心裏一直裝著盈霜的事兒,畢竟是從小看到大的孩子,說不照顧那是不可能的。不過他雖位高權重,卻更需謹言慎行,以免被人抓住話柄。如今好不容易等來了這個機會,他便十分幹脆地向皇上推薦了身為戶部侍郎的鄧彰作為欽差前往江南。
戶部主管民生,是最為合適的部門。可尚書主管大局,總不好親自出巡吧?反正六部都各有兩位侍郎,送一個去了倒也無妨。雖然有人認為鄧幕兩家有親,難免回護包庇,可邱大人據理力爭,鄧大人的官聲又向來不錯,最終還是得了聖上的首肯,當即下詔任命戶部左侍郎鄧彰為查稅欽差,不日便啟程前往金陵。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十分重要的消息,乃是聖上私底下召見時告訴他的,不便為外人道,邱大人就想著等回頭到鄧大人府上宣旨的時候悄悄與他商議,卻不想今日鄧大人竟正好來了,索性就一道說了。
這道密詔就是針對幕延蒼本人下達的,聖上雖久不臨朝,卻對朝廷內外的大小官員了如指掌。之前隻是看著這小子政績卓著,破格提拔,後來還因為他主動拒絕入京為官對他讚賞有加,可等回過頭來聖上就覺得其中有許多地方都不太對勁。
無奈錦衣衛對京中百官可謂全方位監控,可江南山高皇帝遠的,就不是他們的手能伸得到的地方了。皇上有心暗中探查,起碼確定此人是個忠君體國的就行,卻苦於六扇門事務繁雜,密情司又人員分散,新一批屬下實力不濟,潛入巡撫大人家中可不是簡單的活計,一個不小心就是橫死街頭,自然需要找些膽大心細又實力強勁的人去做。
總算找到了由頭,邱大人又順手將我推薦了上去。皇上素來信得過他,便將此事全權交由他辦理了。接連兩道都是喜訊,邱大人自然喜不自勝,這才破天荒地回家吃午飯來了。
我和鄧大人皆喜不自勝,可唯一的問題就是鄧大人對我還不太了解,邱大人從中圓說,將我在幻月教潛伏的事情都告訴了他,鄧大人這才放下心來,滿心歡喜地吃了一頓午飯。
最開心的就屬盈霜了,舅舅和自己一起回去,說不定就能將母親和兄長接回京城,免受楊氏迫害。有我隨行,她本人的安全係數也大大增加,怎能叫她不開心?
吃飽喝足,邱大人按朝廷慣例宣讀聖旨。在別人家中領旨,這鄧大人怕也是當朝頭一個了。接過聖旨,鄧大人便美滋滋地回府準備去了,出發時間就定在三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