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第三百六十四章 這飯店,比青樓還刺激呢(1 / 2)

我誠實地搖了搖頭,成功的商人我也見過不少,比如姑姑、陸叔、銅嶺杜子俊、開封賽貂蟬等人,大都是凡事親力親為,一步一步才打拚出今天的家業的。

更重要的是,我其實一直都堅信一句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既然是自個兒打拚回來的東西,那就應該由自己保管才是,哪有一轉手就交給別人去管的?就算明知道彼此之間隻是簡單的雇傭關係,卻也做不到完全相信不是?

所以我覺得,隻要能自己上手的事兒,那最好還是別讓別人插手的好。而很顯然,至少在這金陵城中,貌似沒有幾個與我一樣想法的人。

鍾琪接著說道:“其實這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公子應該知道,江南富庶,其根本就在於糧食充足,紡織、造船等輕工業發達。而這幾種行當中往往都離不開一樣——勞動力。早在漢唐甚至更早的時候,江南地區甚至全國各地就已經逐漸形成了雇傭關係的雛形,並逐漸發揚光大,到了如今,已經是隨處可見的普遍現象了。”

“可在江南,這種關係往往還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麵子問題。作為素來富庶,常常被評為全國之首的地區,江南地界的人往往都有些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江南地區逐漸開始重視商業,有不少文人士子甚至連官都不想做了,一門心思地搞事業,下海經商。”

“正所謂同行相輕,在江南,大家比的往往不是背景,也不是財力,就是你手上究竟有多少勞動力。一家企業勞動力的多少是表現這家企業發展前景和經濟狀況的最直接體現,所以早些時候,有些江南商戶為了麵子,打腫臉充胖子,雇傭了很多壓根兒派不上用場的工人。這些人拿著微薄的薪水,整日裏無所事事,卻因為有了鐵飯碗而不肯重回田園,導致大量田地荒廢,百姓無米可食,反倒比以前越發窘困了。”

“針對這一現象,一些眼光長遠的商家們開始將目光轉向了精英人才的培養。說實話,這江南人做生意的機靈勁兒就好像是與生俱來的,在挑人、禦下方麵確實有些手段。很快,這些商家就培養出了不少業內知名的人才,拿著高薪厚祿,又能將事兒做得漂漂亮亮的,從整體上算既節省了開支,又避免了人浮於事,勞動力白白流失,很快就成了引領主流的最佳策略。”

“可偏偏這大多數江南本地商人都心高氣傲,不屑於屈居人下,都想著能一飛衝天,呼風喚雨。與之相對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外地人才湧入江南,為的就是能多賺些銀子。倒不是說這些人目光短淺,胸無大誌,小人自己不也是外地來的嗎?隻是就算有這做老板的心思,卻不見得會是這些江南商家們的對手。所以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在這裏先幹個三五年,或者十年八年的,等攢夠了錢就可以榮歸故裏,即使無法再次創業,至少也能保證下半生衣食無憂,怎麼著也都劃算不是?”

“所以如今在這金陵城中,那些個下頭做事的小夥計和上頭掌權的大老板基本上都是本地人,隻有中間負責具體事務,掌管鋪麵的那群人才是外地人,看著地位不一定很高,可負責的往往都是鋪子裏的關節之處,缺一不可啊!”

我點點頭道:“原來如此,這倒是挺有意思的。那那些江南掌櫃們難道就不怕手底下的外地店長們卷款出逃嗎?”

鍾琪笑道:“公子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說白了吧,如今做生意不就是個信字當先嗎?再說了,他們從選人到簽約都有層層套路,變著法子地考驗麵試者,保證能選到稱心如意的人才,又在薪資發放上使些手段,讓這些人想走卻又覺得心有不甘,所以隻能在契約生效的這段時間裏老老實實地為東家做事。再說了,這些人的薪資待遇也普遍不低,若非遇上大事,誰又肯自毀清名,背上個忘恩負義的罵名呢…”

說到最後,鍾琪似乎又想起了自己如今的境遇,聲音也不覺低沉了下去。我正欲勸慰他兩句,包廂的門便被人推開了,店長帶著幾個貌美的丫頭親自來給我們上菜,都收拾好了菜道:“幾位爺,這幾位都是我們店裏容貌最好的姑娘,今日幾位初來小店,就讓她們幾個伺候幾位爺用飯,以示誠意!”

鍾琪在一旁笑道:“呦,楚店長今兒可真是大方啊,這幾位平日裏可都是專門伺候達官貴人們的,像我們這些人平日裏可沒機會見著,看來今日,我是沾了二位小友的光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