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四十一章 驚雷響(下)(3 / 3)

以國相為首的老臣敢怒不敢言,也都不敢觸怒龍顏,於是紛紛噤聲。

是日,養心殿內。

“典大人,朕說的你可記住了?”齊王埋頭處理奏折。

典澤跪在殿內,將齊王的吩咐全都聽下記下,絲毫不露驚訝神情,也不似眾老臣一般勸諫幾句,隻鄭重其事地低頭道:“臣,遵旨。”

三日後,大理寺內問斬罪徒,手起刀落,頭顱落地。

金羽衛快馬加鞭,將一紙罪書傳至金鑾殿,簽字畫押的罪書,還印著新鮮手指血印。問斬魏鐸一事板上釘釘,國相再不敢多言。

幾名太監駕著馬車,正往城外去。城門守衛上前探看,小李公公便拿出腰牌,道:“李公公吩咐的差事,官爺通融通融。”

守衛捏捏手中銀兩,得了好處之後自然要放人,隨意撩了下車簾,催促道:“快走快走。”

幾人行至津門城口,便要與車中之人道別:“魏將軍,小的就送您到這兒了,進了城往蘇州金澤走,走水路會快些。”

魏鐸跳下馬車,衣冠楚楚,神清氣爽,向眾人道謝。小李公公說什麼也不肯收他的禮,道:“這都是分內之事,魏將軍不必如此。魏將軍,陛下拖小的轉告您,山高路遠,一路保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魏鐸逃過一劫,得到帝王寬恕,也犧牲了完全的自由自在。在大理寺的幾日,齊王穆曾著常服來探望,他交給魏鐸一封密信,道:“魏鐸,朕可以赦免你的過錯,但有一個要求。”

“草民魏鐸,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你告訴朕,是不是你一直在向朕透露子玨的蹤跡,讓樊影轉達的?”

“草民......不曾。”

齊王滿臉失落,盯著魏鐸的臉看了好一會兒,緊皺著眉頭,呼吸逐漸平穩。

“無論如何,朕都要感謝你,終於讓朕有了一個殺奸臣的理由。李光姚,扶朕回去。”

李光姚扶著齊王走出獄門,對表露出滿臉不解的魏鐸回頭一笑。

典澤將陳蒯項上人頭呈上養心殿,齊王厭惡地看了眼,便揮手讓他下去。

隨後,典澤在金鑾殿上書,一等金羽衛衛冼趁人之危,迫害前金羽衛統領,罪當問斬。陳府被籠罩在失去主人的悲痛之中,至少在表麵上是這樣的,樹倒猢猻散的故事不斷地發生在齊國,就像曾經的賓客盈門的陳府,在短短十日內門可羅雀。

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內朝大亂,齊王雷厲風行,下令整改金羽衛,眾人虎視眈眈,皆想著推選自己門下的人才。齊王哪會將好不容易收回的權力又交出去,不顧大臣勸諫,將統領一職授予剛晉升不久的樊影。

處於風口浪尖上的國相不敢多言,內臣們也都噤若寒蟬。

令人大跌眼鏡的事,常年不問世事的許安侯,毛遂自薦東廠暗衛統領一職,齊王竟也答應了下來。

“陛下,您為何仍願留陳蒯一個美名?”

“當年昭安之亂,他是朕的功臣。然而功高震主的道理,他從來都沒意識到過,朕給過他無數次機會,他也無數次讓朕失望。”

“臣明白了,多謝陛下提點。”

“許安侯,朕知你心裏一直都怨朕。可你曾想過沒有,當年的一切都是皇弟自作自受,是他誆騙先帝,修煉邪教心經,到走火入魔的境地。但也是他讓朕明白,朕的身邊早已布滿虎狼之徒,隨時都要取朕的性命。”

“陛下......”

“都說帝王無情,從來都是天下人負帝王,帝王不敢負天下人。”

齊王在陵墓前站立良久,李光姚上前來為他披好外衣,才反應過來時辰不早了。

“回吧。”

空山人遠去,回首落梅花。

------題外話------

日更4000字啦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