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五十六章 鐵騎至(1 / 3)

兵部尚書接到詔令,來不及係好腰帶,便隨著內侍進宮麵聖。

齊王愁眉難展,單手扶額,呼吸凝重,雙眸無神地盯著一處發呆,李光姚知道他惱火的時候,最愛做這樣的動作,誰人都不能靠近半分。

兵部尚書熊仕才也算是兩朝老臣了,一直以來掌管兵部人事,安穩了好些年,齊國與邊境國的小摩擦,還影響不到中央,基本都交給地方守備管轄了,所以兵部屍位素餐言官居多。

也不知從何時起,前朝開國將軍周延,本始終駐守玉門關,卻被齊惠文王突然調回,還在上京為他修築開國將軍府,一下子將齊國的將軍地位拉到底層。

再後來,年老的三朝開國元老,致仕的致仕,調動的調動,上京武官的影響力也漸漸變小,武將世家逐漸沒落。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兵。真正關係到民族存亡的時候,是需要有人率兵征戰的,可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齊國沒有這樣的人選。

武將世家子弟承襲爵位,散漫輕浮,言官更不必說了,連刀槍劍戟都抬不起手。

齊王下令從全國各地選出大將軍,替齊聲討烏斯、高昌。無人回應,其中兵部最為頭疼,熊仕才誰都不敢得罪,派人將各世家後代的入仕名單連夜趕製出來,他好呈給齊王,讓他去選人。

“朕的身邊,還真都是些狐狸啊!”齊王將名單丟在熊仕才眼前,嚇得他跪在地上更不敢抬頭了。

身旁的兵部侍郎,大義凜然道:“臣鬥膽,還請皇上早做定奪!”

蜀地自古韻事多。

易守難攻的地形,令齊王也放鬆了警惕,也造成了錦官城內地方官員的閑散態度,以及天下文人墨客的心神向往。

錦江自西向東流,從烏斯國流入嘉州平羌城。嘉州在蜀地最西南端,按理說,應是受烏斯侵擾最嚴重的地區,但敵國軍隊一直往北走,直接繞開嘉州,來到了峨眉、綿州等地。

原來,嘉州有一齊國外姓王爺,羌王爺,江始成。追根溯源,羌王爺的祖上是齊國開國之君薑太公的堂兄,後曆經戰亂,留下的並非江家最純正的一支。

這都是老百姓茶餘飯後的閑談罷了。

話說羌王爺四五十歲,一身正氣,既談風花雪月,也談國家大事。他為文人墨客提供避難所,為百姓信徒修築報國寺,與嘉州守備關係緊密,有傳言說,羌王爺在守備衛所養了一批自己的士兵。

其實地方王爺訓練士兵不是什麼稀奇事,隻是其他地方的王爺太安逸了,更願意把閑錢花在買酒作樂上,幾乎無人像江始成一般,有運籌帷幄的謀略。

若無齊王一聲令下,江始成便始終沒有出兵理由,況且螳臂當車,自不量力。

自然有言官上書覲見,江始成便沉住氣,隻一心守好嘉州平羌城。

“廢物!竟無一人敢應戰?世家大族這時候都不吭聲兒了?”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李光姚使了個眼色,讓奴才們進來打掃地上摔碎的茶杯。

兵部侍郎道:“不如......陛下從上京守備清點一批兵卒,再號召地方響應......?”

這時熊仕才便旁敲側擊:“言之有理。陛下,率軍元帥何不就從蜀地挑選呢?蜀地養精蓄銳已多時,此刻更是蓄勢待發,就等陛下指令了!”

齊王穆很快草擬詔書,下達尚書各部,召集了五萬軍隊。

這批士兵將一路南下,轉而向西南行進,各地方守備,從衛所中調集士兵,在蜀地與大軍集合,最終協同作戰。

更令人頭疼的事情還在後頭,既然是上京軍隊,那便不僅代表上京城,更代表皇家的臉麵,根據以往傳統,是要從世家大族子弟裏挑選率軍人選的。

齊王穆在位十幾年來,從未動搖過大族根基,而是培養新的能臣,盡量不與大族發生衝突。這次,他也不想例外。

李光姚佝僂著腰聽完齊王的命令,驚得忙跪在地上:“萬歲爺,雖說許統領位高權重,但也是新官上任沒多久,哪兒來的這麼大的麵子啊!更別說侯爺府五公子了!您這不是為難奴才嘛!”

“人到哪兒了?”

“大抵是晉城附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