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7月13日,曆時兩周的談判,日本方麵形勢所迫不得不全盤接受了阿、中兩國的條件,在東京灣東岸房總半島小城館山町簽訂了館山條約,除費城、北京通電所列八大原則外,館山條約有六大條款值得特別關注。
第一是明文規定將北部庫頁島,南部台灣、澎湖列島,琉求列島,噶喇列島、朝鮮半島割讓予阿拉斯加。將關東州,從德國人手中奪取的青島等膠州灣,山東黃河權益全部歸還予中國。日本主權領土僅限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島及由阿拉斯加和中國指定的近海各島。
第二是廢除所有日本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廢除日本在華租界,日本在華投資由日中兩國另行商議,酌情決定是否由中國贖回日本在華正常投資項目,但明文規定,日本南滿鐵路權益將由中國政府贖回。
第三是日本廢除現有兵役製度,現有軍隊必須全部解除武裝,退役返鄉。撤消海陸軍部等現有軍事製度。為保證日本轄境治安,允許日本在阿拉斯加監督下組建治安警衛隊的準軍事武裝,但總人數不得超過十萬人,可設立防衛廳管轄。不得擁有坦克,重型火炮,飛機,航空母艦,潛艇,軍艦總噸位不得超過五萬噸,單艦噸位不得超過一萬噸。日本不得發展、研究,製造任何有關軍事武裝的重工業,治安警衛隊所用武備由日後成立之防衛廳向阿拉斯加國防軍後勤裝備部報備,由阿拉斯加審核以低於市價10的價格供應。
第四是日本軍事設施經阿拉斯加與日本協商指定,由阿拉斯加無償使用,日本以每年2的稅收付給阿拉斯加駐日軍隊為軍事費用,駐日阿拉斯加軍隊須協助日本治安警衛隊保證國境安全。
第五是日本向阿拉斯加國分七年支付10億阿拉斯加元為戰爭賠償,每年支付額度不得低於1億阿元。
第六是兩年內日本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保留天皇製度,投票率超過一半則予以保留,否則不予保留,日本將按阿拉斯加民主製度組建新政府。
館山條約順利簽定,其中並沒有太多波折,英法美等國在如此形勢下,想出手幹涉也無能為力,按照這份協議規定的諸多條款,已經可以想像出日本自此之後即使在經濟上重新崛起,但在政治,軍事上必然成為矮子,再難對阿拉斯加甚至中國造成任何影響。
嚴格來說這個協約當中不管是阿拉斯加還是中國所得都非常豐厚,阿拉斯加不但就此名正言順的將日本數十年心血建立的殖民領地割走,還獲得了高達十億的戰爭賠償,比在歐戰中的利益甚至猶有過之,而中國呢,表麵上看去,關東,德屬山東權益其實在此之前已經收回,他們也沒有得到什麼戰爭賠償,但是要知道整個中國實際上隻有東北軍出兵參與了對日作戰,雖然日本在中國勢力,經濟利益最多的也是東北,但即使是廢除日本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還能贖回經濟效益極其顯著的南滿鐵路,這已經是絕大的成功,而上海,天津等日本租界也得以廢除,嚴格來說,這個收益已經極為豐厚。
消息傳到中國,舉國歡騰,無數熱血誌士疾呼,枷鎖已去,中華崛起在望,隻有葉楓聞言後隻能一笑了之,中華崛起之路還極其遙遠,一個四分五裂的政府,每日戰火滔天,經濟不能得以振興,外還有英法美外來勢力滲透,如何崛起?這一次的收獲,若不是東北軍的參與,阿拉斯加的幫助,這一切他們能否拿回,都還是疑問。
就在館山條約簽定後的第三天,1919年7月18日,阿拉斯加國會通過了國家行政區劃修改法案和海外領地治理法,其中對於凡爾賽條約,館山條約中所明確割讓給阿拉斯加的領土在修改案和海外漢中都分別有文本規定。
修改案涉及的是正式納入阿拉斯加統治的行政省市,海外法涉及的則是海外領地。
首先修改案規定在台灣,澎湖,琉求,噶喇列島及種子島,上屋久等島為設阿拉斯加共和國台灣省,將台北府改為台北省管市,設為台灣省首府。
其實對於台灣省的省名確定,曾經在國會引起過很大的爭議,這個提案中對於該省的命名最初有三個,台灣這個省名實際上居於最後,而列為首選的是琉求省,原因是古時的台灣也叫琉求,包今現在的噶喇列島也曾經是古琉王國的國土,以這個名字命名,更能代表該省的曆史。
第二個是東海省,起因是這三大列島都位於東海境內,不過這個名字被大多數人有意識的否決了,因為東海位於祖國一側,命名為東海省不名避免的會與祖國產生一些勾連。
最後剩下琉求和台灣兩個命名方式,在此之前許多國會議員都傾向於選擇琉求,隻是最後出人意料的是台灣這個省名勝出,其中因由外人不得而知,國會議員不得不選擇這個名稱,是因為提交國會討論時,隻有這一個名字可供選擇,而將議案提交國會表決的國務卿葉楓對此隻有一個解釋,琉求為日本流治數十年,此名烙印太深,為消除日本影響,不宜采用此名,反而台灣經日本統治時間不過十數年,烙印反而容易消除,且台灣是三大列島中麵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以此命名更為合理。至於台灣一名的地域代表性不如琉求和東海,葉楓就有意識的忽略了。
反正隻是一個省名,最後表決時,倒也沒有人抓住此點非議,高票通過了台灣省的設立議案,隻有葉楓自己心裏才知道,他堅持要用這個名字,隻是代表後世數十年來的全祖國人民的一個的願望和夢想。雖然收回的是阿拉斯加,但阿拉斯加的主體民族與祖國一脈相承。也算是曲線救國吧。
同時在修改案中規定在庫頁島設立阿拉斯加共和國庫頁省,改庫頁島中部敷香為香城,為庫頁省首府。
之所以沒有選擇庫頁島現第一大城市豐原和原俄治北部的第二大城奧哈為首府,一是因為這兩地都分別位於島南端或島北端,於全省治理有一定不利因素,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豐原為日治時間最久,奧哈為俄治時間最久的城市,兩地都有深刻的外國烙印,為了盡快在庫頁島穩固統治基礎,葉楓選擇了中部人口較少的香城為首府,既可兼顧全島南北,又可通過移民來衝淡日俄統治時期的烙印,且香城位於波羅奈河河口,又臨東側海岸,方便建造新港,經濟發展潛力同樣不弱於豐原和奧哈。
而在海外法中則規定將原日本統治的朝鮮半島所有領土設為阿拉斯加共和國朝鮮領地,以平壤為首府,設總督府管理行政,民事,經濟,治安,設駐朝鮮軍隊司令部,統一節製駐朝鮮海陸空等一應正規部隊,負責守護領地轄境邊防,協助總督府維持治安。
在原德屬東非的坦噶尼喀設立阿拉斯加斯加坦噶尼喀領地,以和平港為首府,設總督府與駐軍司領,總督府與駐軍司令部職能與朝鮮領地總督府和駐軍司令部相同。同時新的坦噶尼喀領地還包括位於葡屬莫桑比克的基翁加三角區。
在德屬西非割讓於阿拉斯加的殖民地中設加蓬領地,以自由城,設總督府與駐軍司令部,職能與其他領地等同。
除此之外,對於遠東,北西伯利亞,伊斯肯德倫灣,敘利亞,黎巴嫩,西色雷斯,塞薩洛尼基,愛琴海諸島等阿拉斯加實際控製的地區,因為尚沒有簽訂正式條約,在這次的兩個法案中,並未對這些暫時的控製區有所提及,這些地方仍然屬於阿拉斯加的軍事控製區域,以阿拉斯加的軍事管製條例執行軍政事務。
像敘利亞,塞薩洛尼基等西亞,巴爾幹軍事控製區實際上現在就是由塞浦路斯總督府負責管理行政,民事,經濟,治安事務的,遠征軍總司令部負責軍事。
通過海外領地法後不久,7月20日,阿拉斯加總統、軍事委員會主席葉文德立即任命了這三大殖民領地的軍政首腦。
暫時賦閑的阿拉斯加前國會主席賀伯昌被任命為人口最多,地域最大,距離最遠的坦噶尼喀總督。調目前駐紮在塞薩洛尼基的阿拉斯加第二集團軍參謀長譚重德大將率二集團軍第七師,第八師,裝甲,炮兵,汽車機械化旅各一個團進駐坦噶尼喀,譚重德暫任坦噶尼喀駐軍司令。